一字长蛇阵,犹如一条蜿蜒的巨蟒,气势磅礴;
二龙出水阵,恰似两条蛟龙腾空而起,威猛异常;
三山月儿阵,宛如三座山峰环抱一弯新月,神秘莫测;
四门斗底阵,四方门户紧闭,形成一个坚固的堡垒;
五虎巴山阵,五只猛虎盘踞巴山,威风凛凛;
六甲迷魂阵,就像六甲神将布下的迷魂阵,让人晕头转向;
七纵七擒阵,好似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智谋,变化无穷;
八卦阴阳子母阵,仿佛阴阳两极相互交融,孕育出无穷的变化;
九宫八卦阵,宛如九宫八卦图一般,错综复杂;
十代明王阵,犹如十位明王降临世间,威严赫赫;天地三才阵,好似天地人三才合一,威力无边;包罗万象阵,仿佛包含了世间万物的奥秘,令人叹为观止。
姜子牙说道:“此阵俱按六韬之内精演停当,军士方知进退之方。”
黄将军、苏将军和洪将军三位将领领命下台,率领士兵演练一字长蛇阵。正当他们行走之际,姜子牙突然下令点炮,准备变化成六甲迷魂阵。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士兵们竟然无法整齐地变换阵型。
姜子牙见状,连忙将三位将领召回台上,教导他们说:“今日东征非同小可,乃是大敌当前。
若士卒教演不精,此乃主将之羞,如何能征伐敌人呢?
三位将军须日夜操练,不得有丝毫懈怠,以免贻误军情。”
三位将领领命下台后,用心教习士兵,不敢有丝毫马虎。
姜子牙见此情形,传令让士兵们散去休息,准备第二天的东征。
第二天清晨,姜子牙上朝祝贺武王。朝贺完毕后,姜子牙上奏道:“人马军粮皆一应齐备,请大王东行。”
武王问道:“相父将内事托与何人呢?”
姜子牙回答道:“上大夫散宜生可任国事,似乎可托。”
武王又开口说道:“那么外事又该托付给谁呢?”姜子牙回答道:“老将军黄滚经验丰富、成熟稳重,可以委以军国重任。”
武王听后非常高兴,称赞道:“相父安排得如此妥当,实在让孤王欣喜啊!”
武王退朝后,进入内宫,拜见太姬,说道:“启禀母后,孩儿得知相父姜尚将在孟津会合诸侯。孩儿打算先进入五关,观察商朝的政治情况,然后再回来,绝对不敢违背父亲的教诲。”
太姬听后,安慰武王说:“姜丞相此行必定不会有差错,孩儿一切都要听从相父的指挥和安排。”接着,太姬吩咐宫中准备酒宴,为武王饯行。
第二天,姜子牙率领六十万雄师浩浩荡荡地从西岐出发。武王亲自乘坐甲马,率领御林军来到十里亭。
只见众御弟早已摆好九龙席,为武王和姜元帅饯行。众弟纷纷向武王敬酒,武王和子牙用过酒后,趁着吉日良辰,正式起兵。
这一天,正是纣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武王点起号角,炮声隆隆,军威浩荡,气势磅礴。
大军离开西岐,朝着燕山进发。一路上,三军欢歌笑语,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大军行过了燕山,继续向首阳山前进。正在行进间,只见前方道路中央,有两个人宽衫博袖、麻履丝绦,正站立在那里,拦住了大军的去路。
这两人高声呼喊:“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人马?”
我正想要去见你的主将并与之答话呢,就有哨探马前来中军禀报:“启禀元帅,有两位道者想要拜见千岁和元帅并答话。”子牙听闻后,急忙请武王一同并辔上前。
只见伯夷、叔齐二人向前稽首行礼,说道:“千岁与子牙公,有礼了。”武王和子牙也赶忙欠身还礼,说道:“甲胄在身,不能下骑,二位拦住道路,有何事要见教呢?”
伯夷、叔齐说道:“今日主公和元帅起兵,是要前往何处呢?”
子牙回答道:“纣王无道,逆天行事,残虐万民,奴役正直之士,焚烧忠良,荒淫无度,无辜之人哀号呼天,其秽德恶名,人尽皆知。
唯有我先王,日月照耀,光辉四方,显扬于西土。先王受命于天,秉持天威,然而大功尚未告成。
如今,我西周顺应天命,诞育多方,故我小子恭行天之惩罚。
如今天下诸侯一心一德,大会于孟津,我武维扬,侵入纣王之疆土,取其凶残之人,杀伐以伸张正义,使我周之光辉,胜于成汤。此乃我小子不得已而为之啊。”
伯夷、叔齐说道:“臣闻,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故父有诤子,君有诤臣。
只闻以德感化君主,未闻以下犯上而讨伐之者。今纣王虽有不德之处,何不倾尽全城之力进谏,以尽臣子之节,如此亦不失为忠啊。”
想当年,先王秉持着敬服殷商的赤诚之心,兢兢业业侍奉,从未听闻有何亏欠于成汤之处。
微臣又听闻,“拥有至高无上德行之人,没有不能感化的;心怀极致仁爱之人,无人不愿归服”。
倘若,我们自身真的具备至德至仁,那又何惧何种凶残之徒不能被感化,使之变为淳良之辈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