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兰和赵逸尘背着行囊,在清晨的微光中出发了。
常兰身着简便的出行装,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赵逸尘则腰佩长剑,身姿挺拔,时刻保持着警觉。
他们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赵大哥,此去临西镇,还得多仰仗你照顾了。”常兰微笑着说道。
赵逸尘爽朗一笑:“常兰姑娘客气了,咱们定能顺利到达。”
常兰骑在马上,心中暗自思量一定要在正月十五前赶到临西镇。她想着大牛哥在杭州开干货店生意兴隆,她想和他一起前往杭州开分店。
从来常兰上次从杭州码头来京城,一想到杭州码头那热火朝天的景象,船只来来往往,搬运工们忙碌地装卸货物,人群熙熙攘攘,她的脸上就不禁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她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家的烧饼铺在那里开张,香气四溢,吸引着众多的客人,生意兴隆的场景。
“赵大哥,咱们得加快些速度了,可不能误了时间。”常兰扭头对身旁的赵逸尘说道。
“好嘞,常兰姑娘,咱们抓紧赶路!”赵逸尘应声道,扬起马鞭,加快了马步。
马蹄声哒哒作响,常兰满怀期待,向着临西镇疾驰而去。
离京前,赵逸尘被朱启明召至御书房。
御书房内,朱启明神色郑重地对赵逸尘说道:“逸尘,此次常兰去临西镇开分店,朕希望你能暗中相助。你要协助她与当地府衙沟通协调,将京城福民村的模式复制过去,从源头的食材采购,到最后的销售环节,都要精心安排。这不仅仅是开一家烧饼铺分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借此解决当地的民生生计问题。”
赵逸尘抱拳行礼,坚定地回答:“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全力协助常兰姑娘办好此事。”
朱启明微微点头,目光中充满信任和期许:“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行事,切不可张扬,要让百姓真正受益。”
赵逸尘再次行礼:“臣明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随后,赵逸尘转身离开御书房,怀揣着使命,准备与常兰一同踏上前往临西镇的征程。
赵逸尘骑在马上,回想起过往种种,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从暗卫到如今的拱卫司指挥使,他一路跟随朱启明,历经无数风雨,从皇子时期的艰难险阻,到登上皇位的波澜壮阔,他们一同出生入死,从未有过丝毫退缩。
然而,赵逸尘从未见过朱启明对女子像对常兰这般上心。以往,在朱启明的心中,国事为重,儿女情长似乎总是被置于一旁。
赵逸尘暗自琢磨:“看来这次常兰姑娘在陛下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我定要护她周全,助她成事,莫要辜负了陛下的一番心意。”
想到此处,赵逸尘夹紧马腹,加快速度赶上了前方的常兰。
赵逸尘心中不禁暗暗思索。常兰这个女子,与他以往所见的大不相同。她虽爱财,却取之有道,从不见她为了些许钱财而失了原则。而且面对他人的困境,她心怀怜悯,更可贵的是助之有道。不像有些人一味地施舍,她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是想法子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够自食其力。
赵逸尘心中感叹:难怪陛下对常兰姑娘如此上心,她的确有其独特之处。这般有头脑又心地善良的女子,实是难得。
想着想着,赵逸尘看向常兰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敬佩之意。
赵逸尘思绪飘飞,她还想到了洪秀秀,当初洪秀秀和陛下也是有情愫的,可是也没有见她为情所困。
而且洪秀秀一心扑在医术上,为了精进医术,不辞辛劳,日夜钻研。她对医术的执着和热爱令人动容,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不断尝试新的治疗方法,那股子专注和坚持让人佩服。
赵逸尘心中感慨:无论是常兰还是洪秀秀,这些女子都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当真巾帼不让须眉。
赵逸尘望着前方的路,心中暗想:常兰和洪秀秀皆来自临西镇,上次去临西镇颁发诏书,行程匆忙,只是匆匆一瞥。这次正好可以好好看看,究竟是怎样的地方能够养育出如此不同寻常的女子。
或许是那方水土有着独特的韵味,或许是那里的民风淳朴造就了她们的善良正直,又或许是临西镇的山水赋予了她们坚韧不拔的性格。
赵逸尘的好奇心愈发强烈,他期待着早日到达临西镇,去揭开这个神秘之地的面纱,探寻它孕育杰出女子的奥秘。
赵逸尘和常兰继续前行,马蹄声在寂静的道路上显得格外清晰。
常兰的发丝在风中微微飘动,她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心中不断盘算着到临西镇后的种种安排。
赵逸尘则时刻留意着周围的情况,确保行程的安全。
阳光逐渐强烈起来,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道路两旁的树木飞速后退,远处的山峦也越来越近。
“赵大哥,咱们加快些速度,争取早点到驿站休息。”常兰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