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十一回回目为“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此回围绕大观园中玫瑰露和茯苓霜丢失一事展开。王夫人处的玫瑰露失窃,而柳五儿因携带茯苓霜和玫瑰露被误认为是贼,被关了起来。实际上,玫瑰露是赵姨娘唆使彩云偷给贾环的,五儿是冤枉的。宝玉出于善良和“投鼠忌器”的考虑,主动承担责任瞒赃;平儿则凭借智慧深入调查,最终揭示真相,妥善处理了此事。
这一回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进一步展现了贾府内部的复杂人际关系和管理问题,也凸显了宝玉的善良、平儿的公正智慧等人物性格特点,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深化了《红楼梦》对人性、制度等方面的探讨。
一、事件背景与起因
1.大观园的管理与秩序
大观园作为贾府的重要园林,其管理体系较为复杂且细致。园中有专门负责不同事务的婆子和丫鬟,如负责花草树木养护的、掌管厨房膳食的、看守各处门户的等,分工明确,各有职责。日常秩序方面,众人生活作息规律,主子们在园中吟诗作画、谈天说地,丫鬟婆子们各司其职,维持着园子的正常运转。
然而,这种看似有序的管理环境下,却容易引发一些问题。由于人员众多,管理层次复杂,难免会出现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比如在物品管理上,可能会因为交接不明确而导致物品丢失或损坏。而且,园中的主子们身份尊贵,丫鬟婆子们为了讨好主子,可能会在执行任务时有所偏袒,破坏公平原则。此外,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容易滋生矛盾和纷争,一些小的摩擦可能会逐渐升级为大的冲突,影响整个园子的和谐与稳定。
2.玫瑰露和茯苓霜丢失事件
在大观园看似平静的日常中,玫瑰露和茯苓霜的丢失事件打破了这份宁静。玫瑰露是珍贵之物,香气馥郁,茯苓霜则是滋补佳品,二者都存放在怡红院。
事情的发现源于柳家的女儿柳五儿。五儿一直向往能进入怡红院当差,这日她怀揣着母亲给的茯苓霜,准备送给怡红院的芳官。当她提着一小包茯苓霜,趁着月色进入园子时,被林之孝家的撞见。林之孝家的本就对园中的闲杂人等管理严格,见五儿形迹可疑,便起了疑心,对她进行盘查。
与此同时,怡红院这边发现玫瑰露少了一罐子。袭人等丫鬟们先是一惊,随后开始仔细寻找,却毫无踪迹。大家都十分诧异,毕竟怡红院向来管理严谨,物品摆放有序,这玫瑰露凭空消失实在奇怪。众人开始猜测,是有外人潜入,还是内部有人所为。
而柳五儿这边,林之孝家的在她身上搜出了茯苓霜,又得知她正要去怡红院,便认定她与玫瑰露丢失一事有关。五儿吓得脸色苍白,急忙解释这茯苓霜是母亲从芳官那里得来的,与玫瑰露丢失无关。但林之孝家的哪里肯信,直接将她扣押起来,准备审问。
消息很快在园中传开,众人议论纷纷。赵姨娘听闻此事,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这是个可以生事的机会。而怡红院的宝玉得知五儿被冤枉,心中十分不忍,他深知五儿的为人,觉得此事必有蹊跷。袭人等丫鬟们也为五儿着急,四处打听消息,希望能查明真相,还五儿一个清白。整个大观园因为这玫瑰露和茯苓霜的丢失事件,陷入了一片紧张和猜疑的氛围之中。
二、主要人物分析
1.贾宝玉:投鼠忌器的善良
贾宝玉在玫瑰露和茯苓霜丢失事件中“瞒赃”的行为,充分展现出他善良、体贴关爱女性和平等待人的性格特点。
当得知柳五儿被冤枉时,贾宝玉内心十分不忍。他深知柳五儿单纯善良,断不会做出偷东西之事。在他的观念里,女儿家都是水做的骨肉,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他不忍心看到柳五儿蒙冤受屈。这种善良并非是一时的怜悯,而是他一贯的处世态度。他平日里就对身边的丫鬟们关怀备至,尊重她们的想法和感受,与她们平等相处。
贾宝玉的“瞒赃”行为,也是他体贴关爱女性的体现。他知道此事一旦深究下去,不仅柳五儿会受到严惩,背后可能还会牵扯出更多的人,尤其是彩云。彩云偷玫瑰露是受赵姨娘唆使,若事情败露,彩云的名声和前途都会毁于一旦。贾宝玉不忍心看到彩云陷入困境,更不想让这些女儿家因为一点小事而遭受折磨。他主动承担责任,说玫瑰露是自己要的,让彩云免受责罚。这种体贴入微的关怀,体现出他对女性的呵护和关爱。
同时,贾宝玉的“瞒赃”还体现了他平等待人的性格特点。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环境中,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主子就高高在上,而是把丫鬟们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他愿意为了柳五儿和彩云这样地位低下的丫鬟承担责任,说明他不看重身份和地位的差异,只在乎人的品质和情感。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不应该因为身份的不同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