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岸制伏扒手,却不知如何惩戒,便问旁边路人:“诸位乡亲父老,这厮偷了我的钱袋,如今被我抓到。我本想押他去送官,可县衙太远,夜色已深,我怕到县衙天都亮了。还请诸位乡亲想个管用的法子惩戒这厮。”
这时,路旁走出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说道:“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一个人学会偷东西,一两次惩戒估计也改不掉这坏毛病。不如长老好人做到底,将此人带回寺庙,认真管教。”
旁边的人听了,纷纷称是。
慧岸听了,犹豫不决。他是一介武僧,并不擅长教化人。
老者见慧岸犹豫,便劝道:“长老若是能将他带回寺庙,就是给镇上百姓除害,众人都会感谢你的。”
慧岸只好硬着头皮说:“那好吧。”
老者听他答应,连忙道谢。众人也夸他是活菩萨。慧岸见众人称赞,开心地说:“洒家一定对他严加管教。”
那扒手见自己要被武僧捉去当和尚,嚷道:“你们凭什么让我去当和尚?”
慧岸听扒手不愿意,抬手朝他脑袋上拍了一巴掌,说道:“让你当和尚那是便宜你,你还不知好歹。”
扒手转头求饶:“做了和尚,不但美酒好肉吃不了,连美人也碰不了,长老,你还不如一拳将我打死算了。”
“谁说美酒好肉吃不了的,你在寺庙里吃不得,不能到外面吃吗?”
正说着,慧岸感到有人从后面跑来,拍了下他的肩膀,喊道:“师兄。”
慧岸回过头,原来是师弟慧德,便说:“呦,师弟。”
慧德闻到他身上一股酒味,知道他出来喝酒了,抱怨道:“唉,师兄,你怎么又饮酒了?”
“佳节配美酒,一年一次的元宵佳节,怎能不喝一杯酒呢?对了,师弟,你怎么下山了?”
“师父……” 慧德本想把知难遇害的消息告诉慧岸,可看旁边这么多人,便把话咽了回去,说,“你先快回山上吧,我还有事情要做。”
说完,慧德便要离开。
慧岸拉住他的手,说:“有什么事情,要不我跟你一起办?”
慧德一把甩开他的手,说:“你赶快回寺里吧。” 说完,慧德推开人群,向前走去。
慧德觉得找到凶手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他沿着路边继续往前走,忽然听到一声哨音。声音从前面传来。他知道方茂负责在前方寻找凶手,莫非是看到凶手了!
他立刻来了精神,快速往前追去。街上拥挤,他只好推开挡在身前的行人,向前奔跑。过了一会儿,来到人少的地方,他跳起来,往前张望,却没看到方茂。
“估计方茂和凶手跑远了。” 他想。他继续往前奔跑,随后跑出了小镇。这时,他看到前面有个人影在奔跑,看那背影,隐隐约约觉得是方茂。
方茂与他相隔三四百步。他继续往前追赶,可方茂跑得太快,转眼间就没了踪迹。他一度怀疑自己走错路了,停下脚步,往来路看去,回想起来,这段路没有岔道,肯定没走错。那么,为什么还看不到他们呢?也许他们远离了城镇,没了灯光,所以看不到人影;也许他们跑得太快,把他甩掉了。
这时,他想起方茂说过的话:会在树上和石头上留下标记。于是,他来到路边寻找标记。一开始没看到,他继续行走,查看树干。大概走了一百步,终于看到一棵树上有匕首划出的印记。慧德看到刀痕,确认自己没走错路,便继续往前奔跑。
过了一会儿,他看到一个路口,一条路继续向前,一条向左拐弯,通往一个小镇。小镇还有灯光,大概是人们在街上放了很多花灯,把小镇照得明亮。他知道不能走错,便去路边寻找印记,很快找到了,印记提示他向前。
慧德继续往前跑。他耐力强,跑了这么远也没疲惫。可是,渐渐地,天上的月亮、星星躲进黑暗里,大地也失去了光芒。原本能看到的起伏山峦、高耸树木,都只能看到剪影了。
他在黑暗里跑了半个时辰,依然没看到人影。他也累了,想放弃,便停止奔跑,改成行走。行走起来舒服多了,不再剧烈喘息。
他走了一会儿,终于看到前面有个人影。看那瘦长体型,怀疑是方茂,便加快脚步追上去。走到近处,他喊了一声:“方茂。”
那人转过头来,也看到了慧德,只是不确定,便问:“我是方茂,你是?”
“我是慧德。”
“你来得正好。” 方茂跑到慧德身边,气喘吁吁,离得远都能感到他的喘息。
“看到凶手了吗?” 慧德抓住他的手臂,这人的手臂又烫又黏,大概是跑得太远,流了汗水。
“他就在前面,他骑着一匹马,你赶快去追,再不追就追不上了。”
“那你呢,你还好吧,你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
“我知道。” 方茂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
“那我先走了。”
“嗯。”
话音落下,慧德便迈步奔跑。他们已经追了这么远,不能前功尽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