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皇子的垮台,大丰朝内部这场纷繁复杂的权力争斗暂且落下帷幕。然而,恰似楚若琳先前所担忧的那般,一场更为巨大且严峻的危机,正如同阴霾从边关悄然蔓延开来。
北方的凌国,长久以来一直对大丰朝广袤无垠、肥沃富饶的土地,以及丰富多样的资源垂涎欲滴,觊觎之心从未消减。在探知大丰朝内部因皇子争权而致使局势动荡不安后,凌国认为有机可乘,遂迅速调集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悍然进犯大丰朝的边关重镇雁门关。
边关的加急战报,如同纷飞的雪花般,迅速传至京城。这消息在朝堂之上掀起轩然大波,整个朝堂顿时陷入一片哗然。老皇帝苏振山当机立断,紧急召集众臣共商应对之策,苏恒泰与楚若琳也一同被宣召入宫。
众爱卿,凌国公然侵犯我朝边境,如今雁门关形势岌岌可危,诸位可有良策?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肃穆,眼眸之中满是深深的焦虑与疲惫。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人敢率先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过了良久,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凌国此次来势汹汹,锋芒毕露,而我朝军队已多年未曾经历大规模战事,战力恐有不足,恐怕难以与之正面抗衡。依老臣之见,不如先派遣使者前往凌国求和,许以丰厚的金银财宝与广袤的土地,以此换取短暂的和平,再从长计议。
此语一出,朝堂上立刻响起一阵交头接耳的议论声。不少大臣纷纷点头称是,觉得求和乃是当下最为稳妥的权宜之计。但也有一些大臣态度坚决地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求和只会助长凌国的嚣张气焰,大丰朝理当鼓足勇气出兵迎敌,以扞卫国家的尊严与荣誉。
苏恒泰眉头紧锁,心中对求和之策充满了不屑。他毅然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求和绝非明智之举。大丰朝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兵强马壮,怎能只因凌国的贸然进犯,便轻易选择求和,割地赔款。如此行径,我朝威严将荡然无存,百姓又将如何看待朝廷?儿臣愿亲自领军出征,定要将凌国贼寇尽数逐出我大丰朝领土!
楚若琳也向前迈出坚定的一步,说道:陛下,三皇子所言极是。求和之策只能解一时之困,根本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凌国野心勃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今日若我们示弱求和,他日他们必将变本加厉地侵扰我国。况且,我朝将士保家卫国之心坚如磐石,只要指挥得当,调度有方,定能众志成城,击退凌国军队。
皇帝看着三皇子和楚若琳,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他沉思片刻后,说道:恒儿,你既有这份果敢的决心,朕便任命你为帅,统领二十万大军前往雁门关抵御凌国。楚若琳足智多谋,朕任命你为军师,协助三皇子。希望你们二人能够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击退敌军,保我大丰朝的安宁与昌盛。
苏恒泰与楚若琳赶忙跪地领命:臣等定不辱使命!
领命之后,苏恒泰与楚若琳即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筹备出征的各项事宜之中。他们在京城精挑细选,从众多将士中选拔出精兵强将,同时全力筹备粮草辎重,整个过程忙得不可开交。而此时的楚若琳,凭借前世身为毒医所积累的深厚药理知识,开始精心研制一些特殊的药物,以备战场上不时之需。
她成功调制出一种能使人暂时丧失战斗力的迷药,此药无色无味,一旦在战场上巧妙运用,定能发挥奇效。同时,她还研制出一种可以迅速治愈伤口、有效预防感染的金疮药,对于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而言,这无疑是救命良药。不仅如此,她还不辞辛劳地教导士兵们如何辨认一些常见的草药,以便在战场上受伤时,士兵们能够及时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自救。
一切准备妥当后,苏恒泰与楚若琳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雁门关。一路上,军旗猎猎飘扬,在风中发出呼呼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将士们的壮志豪情。马蹄声疾,整齐而有力,仿佛敲打着大地的脉搏。大军士气高昂,每一位将士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怀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向着雁门关奋勇前行。
当大军抵达雁门关时,他们发觉这里的局势远比想象中更为严峻复杂。凌国军队如潮水般将雁门关围得水泄不通,密不透风。敌军日夜不停地发起猛烈攻打,一波接着一波的攻势如汹涌的海浪,不断冲击着雁门关的防线。城墙上布满了战火的痕迹,坑洼不平,那是无数次战斗留下的印记。守城的士兵们虽然疲惫不堪,脸上写满了憔悴,但他们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坚定的意志,依旧坚守岗位,毫不退缩,宛如一座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苏恒泰与楚若琳立刻登上城墙,仔细观察敌军的部署。只见凌国军队营帐连绵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军容严整,队列整齐,显然是经过精心筹备、有备而来。
楚姑娘,依你看如今这局势,我们该如何破敌?苏恒泰神色严肃,目光紧紧盯着敌营,向楚若琳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