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五天,被拳打脚踢一顿的胡三,便毫无意外的一命呜呼了。真正导致他死亡的,不是那些拳脚,而是那生锈铁钉引起的破伤风。
把铁钉夹在指缝间打胡三的不是别人,正是化妆以后的陈启。
随着胡三的死亡,他的手下也随鸟兽散去。钞关的矿税商税虽然暂停了几日,但是没几日,曹公公的一位新儿子便将泉州的矿税和商税重新收了起来。只不过因为有了胡三的前车之鉴,并没有像胡三收的那么离谱罢了。
看似在整个事件中处于打酱油状态的泉州知府孙朝让,实际上暗中让人调查了整件事。
“你确定这件事是郑芝龙之子郑森所为?”孙朝让问向站一旁正向自己汇报整件事的师爷。
“正是。当日胡三去过安平郑家后没几天,郑森的小厮便化名在胡三家的同一条街上买了处宅子。再后来没多少日子,便有了那些离谱的牛马放屁税。在事发当日,郑森还去了一趟陆府。后来的事,大人您都清楚了。”师爷简单陈述了一下最新调查出来的事件前后细节。
孙朝让听完,捋了捋胡须满意的笑道:“小小年纪便中秀才,此事做的又如此缜密,此子非池中之物啊,我们复社正需要这样的俊才。快替我磨墨,我要将此事书信告知天如(张溥)和受先(张采)。”
孙朝让提起笔,写完三封书信,仍觉得缺点了点什么,于是便又写了两封推荐信,第一封是给钱谦益,向他推荐郑森的信。第二封是向督学郭之奇推荐郑森,请他给郑森一个去南京国子监读书的名额。最后一封则是给郑芝龙的,向他讲述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他向钱谦益和郭之奇推荐郑森的事。
师爷看完总觉得郑芝龙给孙朝让送了一份大礼。要不然无法解释为何孙朝让把郑森夸成了可以与张居正比肩之人。就差说大明的中兴要靠他了。
孙朝让这边正想着如何让郑森中兴大明,郑森回到家想的却是如何推翻大明。‘不干翻大明,我岂不是白来了?’郑森一边构思着如何放翻大明,一边拿着他按照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三级和五级风帆战列舰为蓝本制作的船模,去参加郑家各头目聚在一起开的日例会,顺便把自己造新船的计划提出来。
“爹、各位叔叔,这是我新设计的夹板船。这艘大的可带74门炮作为主力战舰使用,这艘小的可带32门炮作为巡防船拦截商船使用。”为了这船,郑森可是对着愿望实现机学习了不少有关风帆战列舰的知识,还好愿望实现机里存有绝大部分技术文档。以现在17世纪的技术能力,去制造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风帆战列舰,不是难事。
在场开会的几位,都是长期在海上跑船打仗的老手,一看到郑森拿出的这一大一小两条海船模型,都是眼前一亮,瞬间便被这修长船的船型,低矮的舰首和尾楼吸引住了。
不用郑森做更多的解释,郑芝龙、郑芝豹、郑芝莞、施福等人也都明白,这船注重火炮交战,相较于现在的夹板船速度更快,重心更低。虽然不利于接舷战,但不论与郑家当前的夹板船还是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风帆战列舰相比,在炮战上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郑芝龙简直不敢相信,这船居然是郑森设计出来的,在他眼里自己的儿子原来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可是近来发生的事,却让郑芝龙感觉自己换了一个儿子。
在郑芝龙看来,自己的儿子就是文曲星下凡,或许在中秀才的时候才突然解开的封印。这么看自己让儿子来参加会议还真没错。当然自己不能当着其他人的面直接夸郑森。
看出郑芝龙心事的施福,立即开口道:“大少爷能中的了秀才,又能设计出如此威猛的战舰,真是年轻有为,才华出众。他日之成就必将远迈冠军侯。将来我郑家必将在大少爷的带领下,彪炳史册,中兴大明。”
郑森被施福这一顿马屁拍的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什么中兴大明,过些年,不就是你和施琅主动带兵打的永历政权吗?
当然郑森不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他只能皮笑肉不笑道:“叔父过誉了,区区小船,不足挂齿。”
“贤侄莫要谦虚,你当得起,当得起。”随后施福又转身对身后的施琅说:“施琅,你与大少爷从小就是伙伴,你还年长他几岁,但你看看现在,无论文武,大少爷皆强于你,你可要多向大少爷学习呀。”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比自己强是吧?虽然施琅不喜欢自己叔父施福的话,但是心里仍然十分佩服郑森能考中秀才还能设计出新夹板船。
“大少爷大才,将来必建功立业,施琅愿追随大少爷鞍前马后,还请大少爷不吝赐教。”说罢施琅拱手向郑森拜了拜。
“哪里,哪里。你我共同进步。”郑森虽然也微笑着向施琅拱了拱手。不过心里却是五味杂陈。施福、施琅这叔侄二人,就是一对典型的机会主义者。自己的父亲降清后,这叔侄二人反复在清军和郑军之间反复横跳。能力不错,但是忠心欠佳,可用但不可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