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兴宗这一辈子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的银钱,其他人眼界还不如他。
他们骑的都是马场的战马,契丹贵族虽然身份没变,文化早就汉化了。
老爷们只顾着回家过年,马场的事务也就疏于管理。
所以这些贱汉军才能偷偷将军马骑了出来。
杨元嗣知道也不能太过摧残马力,决定休息一晚再赶路。
辛兴宗找了一处背风的谷底,拿出斧头砍了几段树枝,铺上羊皮就是个简单的窝棚。
众人又吃了带来的干粮,烧了一锅热水喝。
杨元嗣躺在窝棚里,听着外面的风声,知道这些家伙吃苦耐劳,确实是最优秀的战士。
这样的人居然在辽军里出不了头,看来辽军的体制是出了大问题。
第二天一路奔驰返回了山寨,杨元嗣将所有人召集到自己的木屋当中。
他将所有的财物都倒在地上,说道:“大家既然认我这寨主,那么山寨所有事务都要听我做主。”
辛兴宗跪下磕了一个头,说道:“我第一个宾服寨主,哪个不听话,我砍他脑袋!”
元嗣要刘十三将财宝分为了四份份,一份放在山寨之中,充当公用。
一份留着以后抚恤阵亡的兄弟,一份采办年货。
最后一份到家平分!
山寨众人欢声雷动,对杨元嗣又佩服了一分。
元嗣嘱咐他们切不可露富,更不要去勾栏赌场厮混,避免暴露。
三十人中竟然有一半多的兄弟无家可归,就留在山寨中过年。
辛兴宗说要将军马还回去,接了老爹老娘一同上山。
杨元嗣眼看山寨又要兴旺起来,心里也是高兴。
刘十三虽然相貌粗犷,却是心灵手巧。
他用木头做了一对拐给景川,景川恢复的也挺好,能够拄着下地了。
七巧的头发并没有长长多少,整天包着头巾,抱怨难看。
杨元嗣想反正也要下山去采办年货不如带她去来远城玩耍一番。
七巧和刘十三听到后都高兴的蹦了起来。
杨元嗣也心情舒畅,在山寨里挑了几个机灵的,套了一辆牛车。
杨刘二人骑着马,一行人下山而来。
离着赤凤谷最近的是来远城,在渤海来说也算是一座大城了。
年关将近,本来应该是喜气洋洋的气氛却并没有多少。
路上随时可见伤残的军卒,都是从北边战场上撤下来的。
随着与女真的战斗越来越激烈,普通农民赋税也越来越重了。
过年也不过是能够吃一顿饱饭罢了。
来远城里却完全是另一个景象。
那些契丹的贵族们还是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
七巧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繁华的城镇景象,看什么都是新鲜。
元嗣安排那几个山寨的伙计去采买所需之物,他自己领着刘十三和七巧四处游逛。
元嗣想到山寨里只有七巧一个半大的丫头,不如给他买几件体面衣裳。
城东正好有个成衣铺子,老板看元嗣出手大方,一盏茶的时间就做了两三套。
七巧看了欢喜不已,急忙换上衣服,爱不释手。
杨元嗣索性给自己和刘十三也做了几套棉服,想到景川和自己身型相仿,也给他带了几套。
三人满载而归,与采买的队伍汇合。
七巧却突然又要买些胭脂水粉,元嗣只好让牛车先走。
元嗣这才发现,女性爱美真是不分古今,年纪大小都一样。
三人打听桃花坊的胭脂最好,又转到了西城。
果然有座二层小楼,门匾上书三个字:“桃花坊”
天色将晚,坊里的娘子们却是来来往往,挑挑拣拣个没完。
七巧刚挑了四五件,就听见门口一阵喧哗。
有人高声喊道:“都散了吧,恶鬼来了!”
店内的娘子们好像真的见了鬼一样,匆匆忙忙走了个干净。
刘十三还在纳闷,这天还没黑怎么就出来恶鬼了。
那店家看他们是外乡人,赶忙说道:“来的是萧刺史的衙内,号称色中饿鬼,专一喜欢年轻的娘子……”
说完大有深意的看了七巧一眼。
杨元嗣看到七巧换了新的棉袄,加上丝绸的襦裙,脸上抹了胭脂。
她本来就端庄清秀,这下更是有了十分颜色。
他不想多生事端,赶忙付了店家银两,带着七巧就要走。
那萧衙内却正好从门前经过,只看了七巧一眼,浑身骨头都酥了。
萧衙内身边有十几个奴仆小厮,都会看主人脸色。
还没等盖衙内说话,已经将两人团团围了起来。
萧衙内又瘦又高,穿着一身貂皮,耳边插着一朵花。
“小娘子如此俊秀,能否借光到寒舍赏月?”
说完掏出一把折扇扇了起来,自认为九分的风度,十分的潇洒。
七巧看着他脸上厚厚的白粉,螳螂一样的体型,心里厌恶。
回答也很干脆:“不去!”
那萧衙内也不恼怒,慢慢凑了上来,伸出手就要来抓七巧的衣服。
刘十三脾气可没有这样好,他的腰刀拔了一半,又被元嗣按了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