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跟在景川后面探头探脑,杨元嗣一看就知道这家伙又犯错误了。
景川说道:“这几个家伙杀了三户人家抢吃的,老韩气不过……”
杨元嗣看着韩世忠说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次你做的对。”
韩世忠这才松了一口气道:“这些畜生,那小娘子才十五六岁……”
其他的连队也纷纷返了回来,这股梁山贼寇基本已经被全部剿灭了。
不过他们引起的恐慌还没有平息,杨元嗣命令赤旗军的三个伍继续在登州全境巡逻。
他们将那些盗贼的头颅挂在主要路口示众,民心逐渐安定下来。
登州的百姓都在潜移默化当中认为赤旗和杨元嗣才是自己的守护神,官家和官府基本等同于废物。
这不能说是杨元嗣有意为之,但是绝对是他和赵纬纶想看到的结果。
景川说到有一个俘虏,说是知道宋江的动向。
杨元嗣急忙命令将那个俘虏带上来,他要亲自审问。
这俘虏腿上被砍了一刀,神情萎靡。
不过看他得样子就是个聪明机灵的人。
元嗣问他怎么知道宋江的下落,这人说道自己叫张朝,以前是聚义厅前负责警卫伺候的小校。
按说梁山上一切以宋江为尊,到了后来局面却失控了。
宋江的路线是以战斗图招安,最后还是要归顺朝廷。
可是后来上前的好汉们又有几个是受过大宋迫害,对于朝廷完全失去了信心的死硬分子。
其中以晁盖为首,他本来是个小地主,却被贪官害的家破人亡,自己也差点儿丢了性命。
幸亏这晁平时也喜欢使枪弄棒,江湖中也有朋友,他们将晁盖救了出来。
晁盖最大的理想就是壮大梁山的队伍,攻破城池杀了贪官为自己家人报仇。
本来是冲着宋江的名声投靠了梁山,可是上山后才发现宋江的真实面目。
晁盖虽然名声没有宋江大,但是为人豪爽仗义,又有一身的武艺,手底下也慢慢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物。
要是假以时日,他未必就不能将梁山的控制权夺到自己手里。
但是现实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梁山上的派系太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等到朝廷大军围困,他们也只能各自突围。
宋江本来是和晁盖分开的,只是半路的时候被官军杀散了,又凑到了一起。
等突出了重围,他们一路跑到了沂水,这时候两派人产生了冲突。
宋江的意思是北上去投靠杨元嗣,晁盖坚决要南下投方腊。
最后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是晁盖本部的兵马比宋江强大的多。
宋江审时度势,估计要是再坚持的话,就要火拼了。
他身边只有吴用和宋清,花荣和鲁达的态度也暧昧起来,宋江只能被迫一起南下。
队伍一开始有两千多人,但是其中多数好汉都是山东河北人士,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去那千里之外。
所以路上队伍就散去了一小半,张朝就是这个时候脱离队伍,想着在登州再起炉灶,却不知道杨元嗣确实是个狠人。
杨元嗣看他说的条理清楚,也算有个七八分胆识,想到以后说不定留着他还有用。
那张朝看元嗣沉吟不语,急忙上前道:“早知道官人如此了得,我们哪里敢在此地放肆,小人站在无处可去,只是一张嘴还有些用处,还望指挥使能够收留。”
杨元嗣点了点头,让刘十三先带他下去治伤。
元嗣以前对宋江晁盖有一种执念,不过见识了真正的梁山起义,这群好汉的形象早就失去了滤镜。
不过那个什么花荣和鲁达确实是个人才,不知道这样的人还能不能碰到几个。
本来元嗣以为他和宋江之间的联系也就到此为止了,万万想不到这只是个开始。
第二天一早,卢进义就急匆匆的赶到了玲珑镇。
他急切的对元嗣说道:“还请主人救一下宋江吧。”
杨元嗣吃惊的问道:“这是从何说起?”
卢进义的眼线前天得到了宋江的消息,知道他从沂水一直南下。
这一路上也都有卢进义的消息网,宋江当然也认识了解其中的门道,他在一处黑店给卢进义留了求救信息。
卢进义这才知道宋江完全是被晁盖挟持了,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
杨元嗣说道:“这件事也不能太急,请员外先歇歇,容我考虑下。”
杨元嗣急忙找了众人来商量,刘十三说道:“那什么宋江的,估计也不是个好汉子,救他作甚!”
赵纬纶摇了摇头,对元嗣说道:“宋江必救,对主人有大益处。”
元嗣笑着说道:“请先生给我们分解下。”
赵纬纶看他对自己如此客气,却是好久没有的态度,心里得意起来,慢慢分析。
晁盖之所以要胁迫宋江,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巨大威望。
抛开宋江名不副实的问题,三个月之内能距离八万人的声望放眼全国估计也就剩下方腊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