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嗣想象的朝会却没有如期举行,徽宗只将此事安排给了高俅,自己又去艮岳寻欢作乐了。
高俅将部下们召集在殿帅府,又将蔡京也请了过来,设一个椅子让他坐了。
征讨梁山的时候,杨元嗣曾经救过高俅一命。
正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高俅对元嗣还算客气。
可是毕竟元嗣是童贯的人,高俅和童贯严格来说是有共同利益,也有竞争。
听了元嗣的话,高俅低头沉思起来。
本来当初他也是想争取成为征方腊的主帅,找想不到官家最后还是派了童贯去。
京师所有人都认为那方腊不过是一群草寇,平定他们易如反掌,简直就是到手的军功。
想不到这童贯做事如此不力,将方腊剿到汴梁来了。
高俅意识到这正是立功的好机会,要不是童贯无能,哪里有在官家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呢?
他压根儿就没想到方腊能够攻破汴梁这个可能。
站在高俅左边的是侍卫步兵司的都指挥使刘法。
这是位胡子花白的老将,中气十足的说道:“太尉只管放心,那方腊如果敢来,下官定然将他斩于城下。”
汴梁禁军本来是殿帅府、侍卫马军司和侍卫司三足鼎立。
不过现在刘镇出征在外,杨元嗣只是神龙军的副都指挥使,所以一切的决策都要以高俅为主。
高俅点头道:“刘指挥使说的是,不过这方腊能从睦州潜行到东京,也算是有几分本事。”
他又转头问元嗣道:“杨指挥使跟叛军交过手,依你看现在该当如何?”
杨元嗣拱手道:“现今之计应该关闭城门,寻找方腊踪迹,集合大军给他致命一击。”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蔡京却站了起来,说道:“万万不可,方腊草寇而已,如果闭了城门,城内百万百姓如何过活?”
高俅也道:“未免小题大做了。”
杨元嗣想了想,只能回道:“如果不关城门就要仔细查验路引腰牌,严查城内最近一月入城的客商。”
高俅点了点头,叫过殿前一个虞侯,拿了一支令箭去了。
大宋汴梁本来是有一整套完整的治理制度,所有常住人口房屋门前都要挂一个门牌。
门牌上写住了几口人,姓甚名谁,最是清楚不过。
其他旅店住客必须有能够自证身份的路引。
城内的巡检,都巡检分区分片的巡查,使盗贼歹人们无处藏身。
但是这种规定现在形同虚设,只要你有银子,简直可以在汴梁横行。
杨元嗣听高俅这么处理就知道要遭,高太尉可能高看了汴京巡检的职业素质。
杨元嗣急忙又说道:“请太尉在城门加派人手,严加盘查。”
刘法说道:“每个城门我加派二百铁甲神卫军,苍蝇也让它飞不进来。”
高太尉摇头道:“不够,我再从天武军调二百人,每个城门凑够五百人。”
众人都称善,蔡京说道:“有高太尉在,大家尽管可以高枕无忧。”
高俅面露微笑,得意洋洋。
杨元嗣又道:“还请太尉多派侦骑,寻找方腊军的落脚之处,枢密院发签,调厢军来汴京勤王。”
高俅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蔡京站起身道:“还望各位同心协力,为官家分忧。”
众人齐声称是,分散而去。
杨元嗣的驿馆就在内城边上,离着枢密院不到三里地。
他从枢密院拿了汴梁的城防图和禁军的驻扎图。
禁军在城外有三座大营,北边是陈桥驿,西边是西郊大营,也就是上次杨元嗣来送马的地方,是禁军的马场。
城南的大营在朱仙镇,主要的作用是扼守汴河的漕运。
杨元嗣知道禁军那些废物侦骑肯定靠不住,还不如安心等花荣和鲁达的消息。
花荣和鲁达是第三天傍晚的时候才找到了杨元嗣。
他们两个一直跟着方腊的船队到了朱仙镇的漕运码头,船停下来之后从里面走出来了五百多人。
这些人连腰刀也没有带一把,看着老实木讷,实在不像是什么歹人。
他们趁着夜色聚集在一起列队而行,鲁达不敢靠的太近。
花荣凭借身法灵活,一直不远不近的跟在他们身后。
想不到最后这些人竟然大摇大摆的走进了朱仙镇的禁军大营!
杨元嗣听了大吃一惊,这说明朱仙镇的禁军不是已经叛变了就是被歼灭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方腊的船队可以在朱仙镇码头来去自如去。
至于说另一个谜底就更好解释了,方腊的部队居然全部藏在禁军的军营里,这个计策真是瞒天过海。
三人正在讨论,却听说有客人来访。
杨元嗣正奇怪,自己进京的消息极少有人知道,怎么会有客人?
他迎出去一看,原来是故人,秦雷和秦风,二人还带着一个陌生人。
秦雷和秦风是殿前司的高手,二人都是副都指挥使,跟元嗣官职相当。
自从上次比武后,对元嗣佩服的五体投地,想用心结交,苦于没有机会。
这次听说元嗣到来,怎么说也要拉着他去喝几杯。
杨元嗣看旁边那人身高八尺开外,长得燕颌虎须,一双环眼不住的看元嗣,又不好意思开口。
“这位好汉是?”杨元嗣问道。
秦雷笑道:“正是忘了介绍这位兄弟,这是天武营银枪班的林冲,林教头!”
杨元嗣大吃一惊,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个林冲,他跟电视上的形象可完全不一样啊。
这人除了皮肤白一些,简直跟老三国的张飞长的一模一样,离了大谱。
“林教头一身好武艺,也对杨兄弟仰慕已久,苦于没有机会相聚……”
秦雷一边说一边对着林冲使眼色,林冲却略有扭捏,拱手道:“小可一向仰慕杨指挥使,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他声音软糯,跟刚猛的外形完全不匹配。
杨元嗣不知道他是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个林冲,不过光看他这个体型,应该也有几分真本事。
他也笑着说道:“都是自己兄弟,别太客气,一起喝酒去。”
杨元嗣招呼花荣鲁达一起出了门,三人沿着御道往南出了内城。
朱雀门外有一家叫做丰乐楼的酒楼却是久负盛名,里面的眉寿酒天下一绝。
杨元嗣可不单单是为了来喝酒,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是禁军里还有多少可用之人。
喜欢穿越大宋:逆转靖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大宋:逆转靖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