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间57年已过,七月悄然而至。
王汉林处理完基地事务后,决定前往南边基地,探究那里的问题所在。
昨天早上王汉林和翠花说了去南边基地去解决当顾问的事情后,开着吉普车就去了南边儿的基地,开车开了有一个小时,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
到了南门儿的基地,现在这个基地正规很多了,门前写着前进基地。
我想这个名称起得好啊,大前进!
到达基地门口,保卫战士引领我前往办公室。
在办公室内,我们见到了前进基地的新任王书记和刘厂长,他们已非最初的那两位领导,至于原因,尚不得而知。
王汉林说:“王书记,刘厂长,你这次来听说您这里有一些小麻烦。”
王书记说:“现在是这样,我这基地里的产量不多,消耗很多,还有一个养殖的问题,养鱼的问题,还有种植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都做得不是十分好。”
王汉林就开始问那王书记,你们基地现在的库存有多少?
王书记说:“要库存干什么我们生产多少就运出去多少,我们这里不储存也不准备建仓库,我们是和农业部直接对接的,农业部和供销社已经达成了合作,所以说我们的产品每天生产出来的都有供销社直接都拉走了。”
王汉林问,那你们的食物来源怎么办?
以后遇到波动会如何应对?
王书记说,那些波动都不算什么,咱们还是回到正题吧,这个养殖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王汉林说:“那你现在你没有,你没有积累,然后没有积累的经验你也不知道这个养殖里面的学问有多少,还有一条你们现在有兽医和专家来指导吗?”
刘厂长说养头猪还用指导,在农村,谁家不会养猪啊?
王汉林想:这两个人看来不好对付,这些基地里的事情他们不讲究科学,只讲究历史记忆的经验,那吃亏在眼前的事情会发生很多。
王汉林就开始讲红星基地自己是怎么运作的!
和王书记,刘厂长说书记说:“是这样,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做的,我讲讲我们红星基地是怎么做的。”
两位前进基地的领导很不屑地看着王汉林说:“请讲!”
王汉林说:“我们现在的养殖基地分为鸡鸭,鹅,还有养鹿场、养猪场、养羊的,养马的,养驴的,养骡子的,我们现在都是给分开了。”
变成各个的养殖场了,这样专人做专事,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积累经验,也了解这些动物吃什么长得好。
如果发现疾病,怎么预防都是从实践中来的。
我们的种植基地也一样,现在种玉米、水稻、高粱、小米,还有地瓜和土豆,都是用专业的人,依据前几年积累的经验来种的。
他们一代人,新人继续学习传授经验,来信人了继续被接着教育,我们队伍扩大了,知识积累也足了,自己还出了种植手册和养殖手册。
这样在工作中真要出现一些问题可以先看书,书上找不到的,再请教专家和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这样我们就形成了,有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整套思路。
这个王书记和刘厂长听着王汉林说:“那你这些事情不得不需要很多钱吗?我感觉是浪费资源。”
王汉林听见俩人这样说这话之后,也没和两个人计较,也没和两人辩解,直接说:“那你们前进基地是怎么样做的?”
刘厂长说:“我们基地就是该种植,该养殖,还是以前农村的老办法,因为这些养殖和种植的办法我们心里都有数,在家时家里都种过,也养过牲口,所以说就是产量低,不知道为什么。”
王汉林想,你不产量低,那就有鬼了。
王书记说:“那养鱼怎么办?”
王汉林说养鱼要先养水,水养好了才能养鱼,另外还要投放一些药防止鱼生病,还要时时刻刻注意水质的变化。”
听王汉林这样说之后,两人感觉到自己确实做得不如红星基地做得好,但是两人还是坚持自己的所作所为。
然后继续又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两个人带着王汉林就去了种植基地看一看。
王汉林到了种植基地一看,这基地的土都开始沙漠化。
这都是生土,而不是熟土。
生土,很难让植物扎根,扎不下根,植苗基础不牢,那打粮食的数量自然就降低了。
但这件事情王汉林并没有说,他感觉这两个人也听不见自己的意见!
王汉林说:“那书记和厂长,你看还需要我什么帮助吗?我知道的也有限,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指导员带人做。”
这两个人也认识基地的鲁指导员,这书记和厂长说没有什么可问的了,看来你们那里做的,也是很一般的,你说得倒是挺好听,但实际上可能也就跟我们一样!”
王汉林说:“也许吧。”
王汉林不想和两人计较,因为觉得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事就不必计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