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秦朝覆灭背后的权谋幽灵
一、赵高的生平轨迹
1.早年身世与入宫
赵高的身世,犹如笼罩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团迷雾,充满了诸多谜团与争议。目前,关于他的出身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赵高是赵国宗族远支,其家族在秦灭赵的过程中遭遇了巨大变故。他的父亲因秦赵两国的争战而离世,母亲则被秦国将士俘虏,沦为奴隶。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赵高自幼便饱尝生活的艰辛与屈辱,家庭的破碎和社会地位的低下,在他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激发了他对权力和地位的强烈渴望。
另一种观点则指出,赵高是秦国宗室远亲。尽管身为宗室成员,但或许由于家族旁支的缘故,赵高的生活并不优渥。不过,这种特殊的身份仍为他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和资源,使他有条件接触到秦国的文化和法律知识。
无论哪种出身,赵高的童年都与母亲的服刑经历紧密相连。母亲在服刑期间的遭遇,让赵高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和法律的威严。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也使他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赵高勤奋刻苦地学习法律知识,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他很快便精通了秦国的律令。
凭借对法律的精通,赵高获得了入宫的机会。初入宫廷时,他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小宦官,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相反,他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善于察言观色的本领,很快便在宫廷中崭露头角。他深知在宫廷中生存的法则,懂得如何迎合上级的喜好,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他逐渐赢得了周围人的认可和信任,为自己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宫廷的初始经历中,赵高始终保持着低调和谨慎。他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宫廷中的政治动态,寻找着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正是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使他在日后的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秦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2.初入仕途与受宠
进入宫廷后,赵高凭借着对法律的精通和自身的勤奋努力,很快在众多宦官中脱颖而出。他深知在这权力交织的宫廷中,唯有不断展现自己的才能,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于是,他每日都认真处理宫廷中的各项事务,对秦国的律令更是倒背如流,遇到问题总能迅速准确地依据法律条文给出解决方案。
秦始皇对法治极为重视,在听闻赵高的才能后,便开始关注这个年轻的宦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秦始皇发现赵高不仅法律知识扎实,而且做事认真负责、细致周到,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秦始皇提拔赵高担任中车府令这一重要职务。中车府令负责掌管宫廷车马,虽然在秦的官制中并非高官,但在宫廷车驾中却扮演着皇家领班的角色,能够时常陪伴在秦始皇身边。这一任命,让赵高有了更多接近权力核心的机会。
成为中车府令后,赵高更加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他不仅将宫廷车马管理得井井有条,还苦练驾车技术,很快便拥有了一手高超的驾车本领。每次秦始皇出行,赵高都能稳稳地驾驭马车,确保行程的安全和顺畅。他的出色表现,进一步赢得了秦始皇的信任和赏识。
与此同时,秦始皇还让赵高教导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法律。赵高深知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导胡亥的工作中。他根据胡亥的性格和学习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法律知识,让胡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导过程中,赵高还善于揣摩胡亥的心思,投其所好,与胡亥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胡亥对赵高的教导十分满意,对他也越来越信任和依赖。
然而,赵高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犯下重罪,按律当严惩。但秦始皇念及他平时的表现和才能,最终赦免了他。这次经历让赵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权力的重要性,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追逐权力的决心。他明白,只有紧紧抓住秦始皇和胡亥这两棵大树,才能在宫廷的政治斗争中生存下去并不断攀升。
此后,赵高更加小心翼翼地行事,一方面继续以出色的表现赢得秦始皇的信任,另一方面用心维护与胡亥的关系。他时刻关注着宫廷中的政治动态,为自己的未来谋划着。在秦始皇的信任和胡亥的依赖下,赵高在秦朝的政治舞台上逐渐站稳了脚跟,为日后更大的权力野心奠定了基础。
3.沙丘政变的策划与实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五次东巡。此次东巡,他带上了最小的儿子胡亥,丞相李斯也一同随行,而赵高凭借着秦始皇的宠信,以中车府令的身份负责车驾事宜。秦始皇此次出巡,除了彰显帝国的威严,还有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他渴望自己的生命能如他所建立的帝国一般长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