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正要踏入北周国境,两侧突然冲出一队人马拦住去路。为首之人喝道:“站住!你们是什么人?为何鬼鬼祟祟在此处徘徊?”
元清锁【玥】以为是齐国追兵,正要发怒,却见是北周军服。她赶忙解释:“我是北周皇室女眷元清锁【玥】,因遭遇变故,在齐国逃亡多日,如今好不容易回来,你们快让开!”
那人面露狐疑,上下打量二人,片刻后似认出元清锁【玥】,下马单膝跪地:“末将不知是郡主殿下,多有冒犯,请殿下恕罪。”
元清锁【玥】松口气,让他起来:“罢了,不知者无罪。快带我回都城,我要面见皇上,将齐国的所作所为一一禀报。”
在北周军队护送下,元清锁【玥】和襄无尘终回都城。元清锁【玥】进宫面见皇上,详述齐国遭遇,皇上大怒,当即决定派使者前往齐国抗议,并加强北周边境防御,以防齐国再寻衅滋事。
元清锁【玥】在北周军队的护送下顺利回到了都城,她一刻也未曾停歇,直奔皇宫而去。踏入金碧辉煌的大殿,元清锁【玥】见到皇上,当即屈膝跪地,眼中含泪,将在齐国的种种遭遇一五一十地详尽禀报。皇上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得仿若暴风雨来临前夕,双手紧攥着扶手,指节泛白,待听完元清锁【玥】的陈述,龙颜大怒,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齐国欺人太甚!朕定不会善罢甘休。”
殿内的气氛瞬间凝重如铅,一众大臣们面面相觑,噤若寒蝉。片刻后,一位身着朝服、面容沉稳的老臣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拱手进言道:“皇上,当下齐国新帝初登大宝,根基未稳,却胆敢如此肆意妄为,实是不把我北周放在眼里。依老臣之见,可即刻增派精锐兵力前往边境,既给齐国一个下马威,又能加强我大周防御,以防其再生事端。再者,派往齐国的使者需择口才出众、胆识过人之士,务必在外交上据理力争,让齐国知晓我大周的态度。”皇上微微点头,目光扫视着群臣,沉声道:“众爱卿,此事关乎我大周的颜面与安危,尔等可有何良策补充?”
大臣们纷纷低头沉思,一时间,殿内鸦雀无声。这时,一位年轻气盛的武将挺身而出,抱拳大声道:“皇上,末将愿率麾下铁骑奔赴边境,定要让齐国那帮蛮子尝尝我大周铁骑的厉害!”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充满了一往无前的气势,引得不少武将纷纷响应,高呼请战。皇上见状,心中稍感慰藉,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说道:“诸位爱卿忠心可嘉,朕心甚慰。且先退下,容朕斟酌一番,再做定夺。”
待群臣退下后,皇上单独留下了元清锁【玥】和襄无尘,目光转向襄无尘,问道:“此次护送郡主回国,你功不可没,朕欲对你加以封赏,你可有何所求?”襄无尘跪地谢恩后,神色平静地说道:“多谢皇上隆恩,草民不求封赏,只愿能继续守护在郡主身边,保她平安。”元清锁【玥】闻言,心中微微一动,侧目望向襄无尘,眼中满是感激。皇上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难得你一片忠心,既如此,朕便成全你。日后你就留在郡主府,做郡主的贴身护卫吧。”
从皇宫出来后,元清锁【玥】回到郡主府,身心俱疲的她一头栽倒在床上,回想着在齐国历经的生死逃亡,泪水再次浸湿了枕头。这一夜,她噩梦连连,梦中尽是齐国官兵凶狠的面容和那湍急河流的咆哮声。而襄无尘则守在郡主府外,彻夜未眠,他深知,虽然此刻回到了北周,但危险并未彻底消除,齐国那边随时可能再有动作,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次日清晨,元清锁【玥】强打起精神,她决定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于是,她召集了府中的幕僚和亲信,商议应对齐国的后续策略。众人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有的提议暗中联络北周在齐国的眼线,收集更多情报,以便提前知晓齐国的动向;有的建议筹备物资,支援边境军队,确保他们在应对齐国挑衅时有充足的粮草和军备;还有的主张联合北周其他世家大族,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对抗外敌。
元清锁【玥】认真倾听着每个人的建议,不时点头沉思。最终,她综合众人的智慧,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计划。一方面,她安排亲信秘密前往齐国,与眼线接头,不惜重金获取情报;另一方面,她亲自出面,与各世家大族沟通协商,凭借自己的皇室身份和在齐国的亲身经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他们携手抗敌。
在元清锁【玥】的努力下,北周上下渐渐拧成了一股绳,各方势力纷纷行动起来。边境的军队得到了充足的物资补给,士气大振;情报人员源源不断地传回齐国的消息,让北周对敌方的动态了如指掌。而元清锁【玥】和襄无尘也没有闲着,他们时常前往边境巡视,鼓舞士兵的斗志,同时根据最新情报,协助将领们调整防御策略。
时光荏苒,几个月过去了。齐国那边似乎察觉到了北周的强硬态度和充分准备,并未再有大规模的挑衅行动。但元清锁【玥】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战争的阴霾依旧笼罩在两国上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