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高湛带着赈灾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陆真得知消息后,心中的牵挂如决堤的洪水,再也无法抑制。她不顾宫规森严,偷偷跑到城墙上眺望。此时,萧唤云也在城墙上,看到陆贞出现,眼中闪过一丝怨毒:“陆真,你还真是阴魂不散,高湛都已经走了,你还来这里做什么?”陆真没有理会她的挑衅,只是静静地望着高湛离去的方向,眼中满是担忧,那目光仿佛要穿过重重阻碍,一直追随在高湛身边。
高湛带领着赈灾队伍一路奔波,历经艰辛,终于抵达平州。眼前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洪水退去后的村庄一片狼藉,宛如人间炼狱。房屋倒塌,农田被毁,百姓们流离失所,缺衣少食,脸上满是绝望与无助。高湛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赈灾工作中,他亲自发放粮食,安抚百姓,日夜忙碌,不敢有丝毫懈怠,只希望能尽快帮助灾民们度过难关。
然而,娄太后早已暗中在平州安插了人手,企图破坏赈灾行动,让高湛深陷困境。这些人四处造谣生事,声称高湛贪污赈灾物资。谣言如同瘟疫一般迅速传播,导致百姓们对高湛产生了误解和不满,愤怒的情绪在灾民中不断蔓延,甚至有灾民想要围攻高湛。高湛一边努力平息百姓的怒火,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一边暗中调查幕后黑手,在这重重压力下,他身心俱疲,但却从未想过放弃。
在京城的陆真,虽然每日照常忙碌于女官考试的准备和司衣司的事务,但她的心里却始终惦记着高湛。当她从丹娘那里得知高湛在平州遭遇困境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她深知高湛的为人正直,绝对不会做出贪污赈灾物资这种事,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故意陷害他。于是,陆真决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人脉,在京城暗中展开调查,她发誓一定要找到证据,帮高湛洗清冤屈。
沈嘉碧察觉到陆真的行动后,心中怒火中烧,恨意翻涌。她找到娄青蔷,添油加醋地说道:“娄尚仪,陆真那丫头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想帮高湛殿下洗脱罪名,这要是让她得逞了,日后她在殿下心中的地位岂不是更加稳固?”娄青蔷本就对高湛和陆真心怀不满,听了沈嘉碧的话,冷笑着说道:“一个小小宫女,也敢插手此事,看我怎么收拾她!”
很快,陆真在调查过程中就遭遇了重重阻碍。她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重要的线索也总是莫名其妙地消失。但陆真并没有因此退缩,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蛛丝马迹中努力寻找着真相,誓要与那些阴谋者抗争到底。
而在平州的高湛,也在艰难地应对着各方压力。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发现了娄太后手下的阴谋。在关键时刻,他凭借着自己的谋略和过人的勇气,将那些破坏赈灾的人一网打尽,成功稳定了局势,也为自己洗清了冤屈。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湛的赈灾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平州的百姓们逐渐恢复了生活的信心,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而在京城的陆真,她的调查也有了重大突破,历经千辛万苦,她终于找到了娄太后和沈嘉碧等人陷害高湛的证据。
暴雨初歇,平州泥泞的街道上,高湛浑身沾满泥浆,正将最后一块面饼分给怀中啼哭的孩童。远处突然传来骚动,他抬头望去,只见数十名百姓举着火把、农具朝赈灾棚涌来,领头的汉子嘶吼着:“高湛贪了粮食!还我们救命粮!”
高湛心中一紧,刚要上前解释,人群中飞出的石块擦着耳畔飞过。千钧一发之际,他的贴身侍卫元禄猛地扑过来将他推开,自己的肩头却被砸得鲜血直流。“殿下快走!这是有人故意煽动!”元禄大喊。高湛站稳身形,目光扫过人群中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那些人眼中没有愤怒,只有刻意的狠厉,显然是受人指使。
同一时刻,京城司衣司内,陆真将染着藏红花汁液的丝帕紧紧攥在手中。自从得知高湛在平州遇困,她便暗中追查线索。前日,她在娄青蔷的贴身宫女住处,发现了与沈嘉碧绣房相同的香粉,又在王尚仪的账本里找到一笔神秘的银钱支出。此刻,她盯着案头的密信,上面赫然写着“平州异动,速断陆真后路”,落款处的莲花印,与娄青蔷的私印如出一辙。
“姐姐在看什么?”沈嘉碧娇柔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陆真迅速将密信塞进袖中,转身时却见沈嘉碧的目光死死盯着她的袖口。“不过是些绣样。”陆真淡淡回应。沈嘉碧忽然贴近她耳边,轻声道:“姐姐可要小心,有些真相,知道得太多可不好。”
当晚,陆真趁着夜色潜入娄青蔷的书房。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头,她翻找间,忽然摸到暗格里的一卷密函。展开一看,竟是娄青蔷与平州知府的来往书信,详细谋划着如何诬陷高湛,还标注了让沈嘉碧在京城截断陆真调查的计划。就在她要将证据收起来时,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陆真当机立断,将密函塞进怀中,抓起砚台吹灭烛火。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娄青蔷举着灯笼走进来,身后跟着沈嘉碧和几个侍卫。“陆尚侍深夜造访,是来偷东西的?”娄青蔷冷笑。陆真握紧砚台,沉声道:“我是来取你们谋逆的证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