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凛屹立于将军府门前的台阶之上,凛冽寒风似刀割般呼啸而过,肆意撩动着他鬓角的发丝,却丝毫无法驱散他心底那沉甸甸的阴霾。他双唇紧抿,犹如被铁锁牢牢焊住,凝重的目光仿若能穿透层层人群,缓缓扫过一张张满含期待的面庞。每一张脸,都刻满了生活的沧桑与此刻的焦灼,那一双双眼睛,恰似漆黑夜幕中渴望曙光的星辰,直直地凝视着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他一人身上。时间仿佛凝固,许久,他才像是用尽全身力气,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从喉咙深处艰难挤出,略带沙哑地说道:“大伙的心意,我燕凛明白了,容我好好思量一番。” 百姓们听闻此言,彼此间目光交汇,虽未得到确切答复,但从燕凛那凝重的神色与这稍显松动的话语中,已然察觉将军内心有所动摇。于是,他们纷纷缓缓起身,膝盖沾满尘土却浑然不觉,怀揣着那一丝来之不易的希望,相互搀扶着,或是三两成群低声议论,逐渐散去,徒留空荡荡的街道与满心纠结的燕凛。
燕凛拖着仿若灌了铅般沉重的步伐,独自返回将军府内。每一步都踏得极为缓慢,仿佛脚上绑着千斤巨石。他走进房间,屋内昏暗的光线宛如他此刻的心境。他在案几前坐下,案几上摆放的兵书与地图,此刻已无法吸引他的目光。他眉头紧锁,眉心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投降与否的念头如同两条相互纠缠、吐着信子的毒蛇,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疯狂啃噬着他的内心。他时而回想起自己多年来对燕国的忠诚,那些在战场上挥洒的热血,对燕国王室的铮铮誓言;时而又浮现出百姓们苦苦哀求的面容,以及易水关如今艰难的处境,粮草渐乏,兵力悬殊,若再坚守下去,恐怕这一城百姓都将生灵涂炭。这两种念头反复拉扯,令他痛苦不堪,内心仿若被架在熊熊烈火上炙烤。
就在这时,一阵轻柔却又突兀的敲门声传来。“进来。” 燕凛低声说道,声音中带着疲惫与一丝不耐烦。门缓缓被推开,发出轻微的嘎吱声,卫战满脸笑意地走进来。卫战身为燕凛的小舅子,同时也是他的亲卫,平日里与燕凛关系亲近,燕凛待他如亲兄弟一般,不仅在生活上多加照料,还时常传授他行军打仗的本领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此刻,瞧见燕凛满脸愁容,原本上扬的嘴角瞬间收敛,率先开口道:“姐夫,是不是正琢磨着投降的事儿呢?” 燕凛抬眸看向卫战,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仿佛在问你怎么知道,随后说道:“你这小子,鬼精鬼精的,有啥想法?也是来劝我投降的?”
卫战收起笑容,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向前走了两步,站定后说道:“姐夫,我确实是为此事而来。你知道吗,楚国如今推行的政策,处处都为百姓着想。就拿土地政策来说,他们把无主之地分给穷苦百姓耕种,还免费提供农具和种子。在楚国的南阳郡,有个李老汉,从前一家人挤在一间破旧茅屋,每逢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一家人食不果腹,孩子饿得面黄肌瘦。分地之后,官府的人亲自上门指导,帮他在地里种上庄稼。当年风调雨顺,再加上新的耕种技术,庄稼获得大丰收。如今,李老汉不仅还清了之前的债务,还盖起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见人就夸楚国的好政策。还有商业政策,大幅降低商税,全力鼓励商贸往来。郢都的集市,每日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集市的街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有从西域运来的香料、精美的丝绸,也有本地的各种手工艺品。有个卖布的张娘子,以往生意冷清,商税一降,往来商人增多,她的铺子门庭若市。张娘子每天从早忙到晚,不仅雇了伙计帮忙,还扩大了店面,赚得盆满钵满,百姓们买卖便捷,生活富足,整个郢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燕凛微微皱眉,疑惑道:“你说的这些,都是从哪儿知晓的?” 卫战笑了笑,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继续说道:“姐夫,别急,听我慢慢道来。还有那灭胡军,这可是楚国锦衣卫暗探在燕国精心组建的一支精锐之师。说起它的由来,霸王深知北方胡族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燕国的边境小城,时常遭受鲜卑、匈奴的抢掠,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霸王便命令潜伏在燕国的锦衣卫暗探,深入民间,招募那些流离失所却又心怀热血的流民,组建了这支军队,专门用来对付胡族。他们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所到之处,胡族闻风丧胆。有一回,鲜卑集结了数千骑兵,进犯燕国边境小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小城内火光冲天,百姓的哭喊声不绝于耳。灭胡军得知消息后,连夜整顿军备,星夜兼程赶来救援。他们一路急行军,人不卸甲、马不停蹄,赶到小城时,虽略显疲惫,但士气高昂。面对数倍于己的鲜卑骑兵,灭胡军毫无惧色,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设下埋伏。待鲜卑骑兵进入包围圈,一声令下,万箭齐发,随后将士们奋勇杀出,短兵相接。经过一番激烈厮杀,不仅成功赶走鲜卑,还夺回被抢物资,原封不动地交还给百姓。百姓们夹道欢迎,纷纷拿出家中仅有的食物,感谢灭胡军的救命之恩,对灭胡军感恩戴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