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康怒了,撸起袖子就要来抓她。
却被老刘头给打断了。
他啧了一声道:“你们这说的是个啥?”
为什么他到现在还是没听懂?
陈氏瞪他一眼说:“宁丫儿的意思是,咱们可以跟话本上的主人公学,买了远处的地雇人来看着,等到了收粮的时候自家再出个人去看着些就成。”
刘宁则有些无奈地看着老爹,她都说的这么明显了,怎么老爹还是不懂?
看样子,他们兄妹几个身上的笨蛋基因完全就是出自于老爹的身上啊。
“雇人?!那怎么行?人家要是不好好看着呢?不施肥、不拔草的,能有多少收成?!”
老刘头一听就觉得不靠谱,立马出言反对道。
“到时候可以让我哥他们定期过去,像该施肥的时候,在那之后去走一趟便是了。”
刘宁解释着说。
其实也只要头一年过去的勤一些就行了,只要这个雇来的人老实,到第二年的时候你也知道了粮食的产量,大可以在收粮的时候才过去,能收到多少粮食,心里也差不多有了数。
老刘头还是有些不放心,他总觉得事情必须得亲力亲为,让人家来做,那能有自己做尽心尽力吗?
“我觉得小妹说的这个法子可行!”
刘长福也出言赞同道。
他一向是这兄弟几人中最稳重的,稳重,是褒义词,反过来讲其实就是保守。
就连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也没意见。
而且,他们听着也确实像那么回事。
现在唯一不同意的就是老刘头,不过,只要陈氏觉得可行,他的意见可以忽略不计。
家庭会议再次开启。
参会人员数量基本一致,不过把原本有话事权的老刘头替换成了刘宁同志。
一跃成为家里有发言权的一员,她还是有些激动的。
“我觉得可以在州府那边买上一些地,反正哥他们每个月都要过去那边送牲口,刚好顺带去看看地里的情况了。”
刘宁率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二个发言的人是刘长寿,他道:“我上回听杜掌柜的说起过,他家里就是在那附近买的地,只是不知道具体的位置。”
杜掌柜的在青州城内置办了宅子,田产自然也不能少。
早在州府里的房舍还未修缮完的时候,他就将田地给置办下了。
田地不仅仅是庄户人家最为看重的,那些富人比他们更深知其中的重要性。
不然的话,为什么那么多的有钱人,或者有权人,不论是干什么的,只要是发达了,都会置办田产,或者干脆就是弄个庄子。
“杜掌柜的?他家里多有钱呐,估计上百亩的良田那也不在话下了。咱们家可跟他比不了......”
刘长康听到二哥提起了杜掌柜的,连忙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对呀,他们家还有自己的仆人,连长工都用不着雇的。”
老三刘长安也这样想,人家杜掌柜可是京城来的,钱财上头岂是他们家能比得了的?
“我觉得还是在咱县里买好,那州府附近的地估计要比咱们这小地方的贵。而且离的也太远了一些......”
妯娌几个也参与了进来。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半天,最后一致决定等下回兄弟几个再去州府的时候顺带去找牙行的人问问行情。
再去市面上也问问,另外杜掌柜既然已经买有田地,起码这买地的经验他是有的,也可以向他打听打听。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陈氏说让他们回去各自看看手上的银子还有多少。
老刘头坐在一旁默默的听着众人商讨了半天,这才从中咂摸出些门道来。
听起来还真像是那么回事,只是田地多贵呐,要是真拿钱去买,他们那点子钱能买多少的?
再说了,他活到这么大岁数,也就这几年手上有了些银子,宝贝的跟什么似得。
真要拿出去用了,哪怕是用来买田地的,他依旧有些肉疼。
不提老刘头的心理活动,晚上进屋后,众人各自将自己手上的银子都算了算。
钱最多的依旧是他们老两口,且不说之前开始分钱的时候,他们手上就有一部分没有分的,单就后来几个儿子拿钱出来交“伙食费”。
除去有年结的月份,几乎每个月上交过来的钱都是花不完的。
陈氏将木箱里的碎银子秤了一遍,足足有一百三十二两,再加上那好几十吊子的铜板,加在一起也有个二百多两了。
她想了想,只拿出一锭约莫五两左右的出来,放在了床底下的一个凹槽处,其余都收回了衣柜里。
这是要将家底全用在田地上头啊,老刘头在一旁见了就忍不住的插言:“咱先买上个几亩的试试就行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手上都没活钱使了,这要是万一碰见个啥事,可不是转圜不过来嘛!”
陈氏却道:“我算过了,下个月送鸡鸭之后,还能再分上几两的,回头一并留下,剩下的就不再多留,买地才是正经!”
唉,见她连下回卖牲口的钱都算好在了里边,老刘头也不敢再多说。
再看那兄弟几个的屋里,老大刘长福想着大毛虚岁都十三了,再有几年也要说媳妇儿了,说不定到时候还要再建几间的屋子,哪样都要花钱,这往后家里还能不能年年都挣上个百两以上的,也没人说得准。因此,他不得不多留下些来。
两口子留下十五两左右的银子,以备不时之需,将剩下的数了数,零零散散的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一百二十两。
而老二刘长寿那边的情况则全然相反,他将所有的银子都拿了出来,只留下了一吊子铜板在外头留平时用。
胡氏皱眉问道:“不多留点儿吗?”
这么一点子钱,够哪里的?
刘长寿摸着自己的下巴笑道:“这些足够了,等下个月卖鸡鸭的钱也拿出来一并买田地。”
“你胆子可真够大的,要是地里的收成不行咋办?”
刘长寿道却道:“天下的地都是一样的,只要人勤劳,地就一定肯出粮食!”
喜欢穿越后,带着抠门老爹发家致富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后,带着抠门老爹发家致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