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反面教材的封王,此刻又羞又恼。
羞的是当初他还大言不惭,嘲讽严洛劳民伤财的行为。
恼的是自己身为王者,在严洛这小子手上却是屡屡吃瘪。
冠城之战封国大败,加上如今被天下人嘲讽,封国声望更是一落千丈!
而且因为封国国内粮价飙升,旱情、蝗灾严重,不少卿族、士大夫乃至国人,都怨声载道。
原本赵国境内的景阳、流城、旧城、青丘城,在冠城赵国公室的策动下,已经陆续发生暴动。
封国派遣的官员将领被驱逐或者斩杀,赵国旗帜再次在城头飘扬。
而最要命的是之前陈方大败被俘,麾下封国残兵逃回国内,却被封王一顿责骂,甚至贬为刑徒。
猛将单兴修一怒之下直接投降赵国,转头就带着赵国兵马猛攻封国襄邑。
北方诸侯之中,最惨的还属赵国,之前一门心思想要开疆拓土,结果差点被打的灭国。
正好,如今所有怨气和怒火,都发泄在了封国身上。
旱灾也好,蝗灾也罢,反正他们现在也是光脚不怕穿鞋,没有粮食,就从封国手里抢便是!
赵国国君赵勿虽然年幼,但此时也是十分大方,见识了单兴修的武艺之后,直接拜其为上将军。
然后纠集赵国仅有的精锐和粮草,以叔叔公子秋为主帅,单兴修为先锋,开始攻掠封国。
暴怒之下的封王当即决定亲征,纠集数万士卒,横渡妫水,救援襄邑。
只不过封国大军一半刚刚渡过妫水,赵国士卒便突然杀出。
为首的单兴修更是勇猛异常,直接率领数百骑兵凿穿封国大军,直扑已经渡过妫水的封王。
单兴修虽然在李存孝手下只走了三个回合便坠马,但要知道在同一时代,李存孝本就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号称天下第二的王彦章,也不过被李存孝三回合就击败遁逃了。
所以他其实也是顶尖猛将之流!
但如此人物,却被君主轻慢贬低,所以投奔赵国之后,冲杀的格外卖力。
......
严城宫中,严洛看着赵国那边传来的军情奏报,也不由哑然失笑。
堂堂封王,御驾亲征,结果被赵国这差点亡国的弱小诸侯一击翻盘,自己又沦为了俘虏。
哦,为什么说又,因为这已经是封无疑第二次被人俘虏了。
原本他以为天灾之下,各国会安分消停一些。
不过很显然,赵国这是触底反弹,反正天灾人祸的,目前也没法安稳发展,不如挥兵攻打封国,转移国内矛盾。
而封国这边所占据的赵国城邑纷纷改旗易帜,国内接连经过旱灾、蝗灾洗礼,封王之前御驾亲征大军的粮草,都是从各处搜刮而来。
百姓饿殍满地,有的干脆落草为寇,有的则举家逃亡。
如此情况下,封国大军哪里还会有什么战斗力。
再被赵国大军抓住半渡而击的时机,一举葬送了大半封国精锐。
此时不但赵国已经杀疯了,梁国那边也已经举兵开始攻入封国境内。
此时发动战争,不但能攻城略地,而且还能消耗掉一些人口,再从敌国那边夺取粮草。
以战争的方式,变相消除了内部天灾带来的矛盾。
倒也是有些想法。
眼下秦国虽然受灾最轻,但放眼周边,暂时还真没有能够攻伐的国家。
梁、赵目前都和秦国在蜜月期。
姜、郑也已经安分下来,忙着救灾募粮。
蔡国这段时间也是毫无作为,蔡伯迁除了刚刚上位的时候有点动力,现在听吴竺说,此人已经开始沉溺歌舞女色之中。
不过闲着也是闲着,正好邻居乱糟糟的,有不少百姓拖家带口逃亡秦国境内,寻求庇护。
严洛便大手一挥,以工代赈,让他们修筑道路。
一部分则迁往关外,开始严洛关外筑城拓土的计划。
目前镇胡城、落鹰关外五百里之内的地形,基本上已经详细描绘下来。
什么地方适合居住,什么地方适合设立险要堡垒,什么地方又适合耕种,秦国内阁中枢司也是规划的明明白白。
其余诸侯国的流民百姓,原想着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眼下来到秦国不但能吃饱肚子,只要认真干活还能拿到薪资,他们自然欣然接受。
目前严洛准备在关外建造三座县城,十二座棱堡式军寨。
这三座县城,两座位于落鹰关外六十里内,银沙河畔。
第三座,则位于更始县西面,原本飞鹰部的地盘(最初逃亡到临川附近,被严洛剿灭的戎族残部,目前还有滑羽等人在秦国任职。)
十二座棱堡军寨,基本上每座只能驻军百余人,分散坐落在北漠通商要道险峻之地。
百余人听起来不多,但以棱堡的防御能力,只要在城内多准备羽箭、弓弩,以草原部落的攻城能力,哪怕百倍之敌也无法攻下。
至于什么数万人马,也更加不必担心,因为这种小型棱堡哪怕被围得水泄不通,也无法容纳数万人一起进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