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虚子被檀玉晃的头晕眼花,艰难解释自己只是想开个玩笑,并没有被阴邪之物附体。
然后他就看着自己的徒弟猫一样凑到自己跟前。
那双绿眼睛水润润地眨了眨。
“真的?”
有那么一瞬间,檀玉都要以为莫虚子是被什么人给穿进来了!
“真的真的。”
莫虚子不知道为什么,莫名有点心虚。
他只是觉得自己的徒弟像小猫,那猫的师父自然就是老猫。
檀玉这才将信将疑地放过他。
莫虚子擦擦额头上的汗,还不忘在旁边自我反省:“看来下次再玩抽象要注意分寸了。”
……居然还想有下次?
中式师父你赢了。
【我看你这师父也是风韵犹存,是个油物】
顾九听清莫虚子的喃喃自语,嘴角微微抽动,当真是没话可讲了。
话说王爷知道王妃的师父脑子有问题么!
这真的不会教坏王妃吗!?
皇宫。
御书房内乌泱泱跪了一地人。
满地狼藉。
“陛下息怒——”
大周帝怒不可遏,气冲冲转过头对着众官员道:“息怒?”
“朕都要成千古罪人了!你们叫朕如何息怒?”
“靖王,朕问你,广宁郡大旱之事你是怎么处理的!为什么流民能跑到皇城脚下闹事!”
靖王并不意外皇帝的责问。
“回陛下,广宁郡受灾极其严重,臣虽及时派人送去水粮,但也只能解燃眉之急。
广宁等地长久无雨,百姓饥渴难耐,饿殍遍地,如此一来自然人心难安。”
“再者,不乏有心之人在郡内散播谣言,抹黑陛下声誉,这才挑起暴乱。”
原来这几日不知为何。
广宁郡等旱灾严重地区有传言说:
当今皇帝贪图享乐,对正在受苦受难的百姓坐视不理,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此言论一出,迅速发酵开来。
待到消息时隔数日传到皇帝耳朵里时,百姓们已经对不作为的大周帝有了极大的不满。
大周帝惊慌失措,忙派锦衣卫以暴力手段镇压。
却不想效果却与他所想完全相反。
百姓们不仅没有因畏惧死亡而闭嘴,反而更加气愤,大批流民挤在城门处,闹的人心惶惶。
这也是为什么大周帝要现在把人都召集到御书房商讨策略的原因。
大周帝将视线转移到另一处。
“那些散播谣言之人都抓到没有?陆明德,你来说。”
陆明德脸色一白,以头抢地:“回陛下,锦衣卫还在紧锣密鼓的搜集,只是闹事的人太多,仍、仍需时间……”
他每说一个字,皇帝的脸就黑一分。
有官员看准时机,出声讨伐——
“陆指挥使这话不对啊,这明明是你们锦衣卫失职吧?”
“你们锦衣卫的职责就是为陛下搜集各类消息,本是天子在民间的耳目,为何这次闹的这么严重,陆指挥使却毫不知情?”
另一位官员附和道:“呵!谁知道陆指挥使是真的没听说,还是故意瞒而不报呢?”
陆明德猛地抬起头:“陛下!事情发生的太快了,锦衣卫探听到消息时已经……”
“够了,都给朕闭嘴!”
大周帝头嗡嗡地疼,简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手下都这么没用?
他坐在龙椅上,捏着眉心:“锦衣卫失职,事情解决后自去领罚。”
陆明德动作一顿,艰难道:“是,臣领命。”
他已经暗暗记下了那几个说话的官员,只待日后有机会,定让他们后悔攀咬锦衣卫。
大周帝因情绪失控而气血倒流,脑袋越来越疼,在太监的服侍下吃了药,才恢复了些许力气。
他叹了口气。
“你们只需要告诉朕,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而不是在这里吵,否则,朕可要一一治你们的罪。”
话音刚落,众人立刻陷入两难的境地。
这解决办法嘛……他们自然是能说出一二。
可问题是,谁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万一他们的主意没发挥作用,那可就是欺君的死罪……
御书房静谧半刻。
大周帝睁开双眼,不可置信道:“朕有如此多的肱股之臣,你们当中就没有一个有办法的!?”
一位官员与人对视一眼,忽然出声道:
“恕臣等愚钝,这……这件事一直是靖王殿下负责,不知靖王殿下有何高见?”
事件的矛头迅速对准靖王。
大周帝也像才反应过来似的,浑浊的眼珠转向一身暗紫蟒袍的男人。
他用手指着薛奉雪。
“对对!靖王你来说,朕要如何做才能解决此事?”
薛奉雪神色自若,一派的沉着冷静。
“依臣拙见,陛下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祭天求雨,并将告示张贴出去,以彰显对广宁等州郡百姓的重视,流言自然不攻而破。”
???
此话一出,众人都懵了。
虽说求雨一事是历来朝代大旱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场官员都清楚,那只不过是安抚人心的手段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