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镇的驿站前,李清馨花了十文钱,坐上前往绥城的马车。
一路颠簸后,才抵达绥城!
驿站的马车,是不能进城的,李清馨在城门前下了车。
她伸展了一下懒腰,扭动了一下身子,打算进城。
只见城门口的墙下,围着足足十几号人,正对着一张黄纸告示指指点点。
李清馨也挤了过去,想看看热闹。
人群里,一个穿着长衫、书生打扮的人正摇头晃脑地念着告示上的字:
“悬赏告示:盖闻百年人参,补气延年,百年阴菌,祛邪养神。此皆为天地灵珍,罕见于世。余,绥城县令张载,母亲病危,亟需此物!愿以重金五百两相酬,不吝厚报。特此布告咸使闻知……”
李清馨垂下眼帘,心头快速盘算。
县令的母亲病重,需要百年人参和百年阴菌,酬金五百两不说,还欠着一个天大的人情。她空间中的人参虽好,还需两日后达到百年。至于阴菌,也要等十日后,才能达到百年效果。
倒是四周的百姓已经炸开了锅。
“张大人真是孝顺,为了救回娘亲性命,竟然不惜五百两的银子!五百两啊!这得多少户人家一辈子的嚼用?”
“谁要是走了狗屎运,找到这两样宝贝,那可真是一步登天了!这辈子就富贵了!”
“百年人参已经是极为难得,这百年阴菌又是个什么东西?”
“阴菌就是棺材菌,长得跟灵芝似的,邪乎得很,能不能遇上看命!”
“这东西也能治病?”
“谁知道呢,听说入药能活死人肉白骨,要是直接吃了,怕不是要见阎王爷,还得先疯一阵子!”
李清馨垂眸,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拨开人群,朝着城门走去。
等过几日再说。
进了城门,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绥城果然比青牛镇气派多了,街道宽阔,行人熙来攘往,车马川流不息,各种店铺一座挨着一座。
李清馨目光四下打量,凭着原身的记忆,最后停在了一家门面阔气的药铺前。
匾额上龙飞凤舞写着三个大字【绥和堂】。
门口的楹联写着“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这便是绥城最大的药铺了。
她迈步走了进去。
药堂内空间宽敞,药香浓郁,四五个药师正忙碌地在药柜前抓药、配药,也有几个客人站在一旁等待。
李清馨径直走到柜台前。
柜台后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身穿锦缎长衫,手指上戴着一枚玉扳指,一看便知身份不低。
只是他此刻眉头紧锁,脸上带着几分挥之不去的忧色。
“掌柜的,收人参吗?”李清馨问道。
白发老者闻声抬眸,目光落在李清馨身上,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原本紧锁的眉头微微一挑,眼中掠过一丝期待:“哦?人参?不知什么样的人参,可以拿来看看。”
李清馨淡然一笑,将布包好的人参从衣袖里取了出来,轻轻放在柜台上。
白发老者的目光先是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脸上一副惋惜的样子:“这参……形态饱满,看这纹路,将近八十年份了。只可惜,不是一个百年人参!”
李清馨微微一笑:“掌柜的好眼力。”
白发老者苦笑着摇摇头:“若是足百年的,那可就真是稀罕物了。寻常时候,一支百年老参也能卖到一百五十两,如今县令大人悬赏,这价格更是水涨船高,二百两也有人抢着要。”
李清馨摇头道:“百年人参,可遇不可求。我这支虽不足百年,能有八十年景,也算难得了。”
“确实如此,八十年份的野山参,也极为少见。”
“不知贵店打算出什么价收?”
白发老者沉吟片刻,打了一个手势:“六十两。姑娘,这个价,也算公道。”
六十两,远比济世堂的五十两要高一些。
她满意地点点头:“好,那这棵人参,就卖给掌柜了。”
白发老者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又打量了李清馨几眼:“看姑娘打扮,想必是山里人家,平日里以采药为生?”
李清馨没有否认:“掌柜的好眼力。”
白发老者抚着胡须,眼神微动:“老朽多句嘴,姑娘若是日后还能遇到百年份的人参,务必送到我绥和堂来!当然,若是能碰巧遇到那告示上说的百年阴菌,也可以送来我这里。”
李清馨目光微动:“县令大人可是出价五百两悬赏呢。”
白发老者眼中精光一现,压低了声音:“姑娘若信得过老朽,百年人参,我绥和堂出二百两!若是那百年阴菌,老朽直接给你五百两!这可比直接送去县衙划算得多,银货两讫,干净利落。”
李清馨听明白了老者的意思。这是看重了县令大人的人情,即使多花些银子,也是值得的!
她唇角微弯,含笑点了点头。
白发老者见状,满意地点点头,点出六锭十两的银子,整整齐齐摆在柜台上:“姑娘,六十两纹银,您点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