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嵩被任命为大鸿胪;(《先贤行状》记载,韩嵩字德高,是义阳人。他年少时喜爱学习,即便家境贫寒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他知道天下即将大乱,便拒绝了三公的征召,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隐居在郦西山中。黄巾军起义后,韩嵩前往南方避难,刘表强行任命他为别驾,后来又转任从事中郎。刘表想要郊祀天地,韩嵩直言劝谏,刘表却不听,两人渐渐产生了矛盾。韩嵩奉命出使许昌的事情,前面已有记载。荆州平定后,韩嵩身患疾病,曹操就在他养病的地方授予他大鸿胪的印绶。)
邓羲被任命为侍中;(邓羲是章陵人。)刘先被任命为尚书令;其余的人大多也都担任了重要官职。(《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先字始宗,博学强记,尤其喜欢黄老学说,对汉朝的典故了如指掌。他担任刘表的别驾时,奉命带着奏章前往许昌,见到了曹操。当时曹操的宾客们都在座,曹操问刘先:“刘牧(刘表)为什么要郊祀天地呢?”刘先回答说:“刘牧是汉室的宗亲,又身处州牧的高位,然而如今王道不平,群凶当道,他带着玉帛却无处进献,上奏章也无法送达天子手中,所以才通过郊祀天地,来昭告自己的赤诚之心。”曹操又问:“那些凶徒是谁?”刘先说:“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曹操傲然道:“如今我有勇猛的将士,十万步骑兵,奉命讨伐有罪之人,谁敢不服?”刘先毫不畏惧地说:“汉室衰微,百姓困苦,如今没有忠义之士辅佐天子,平定海内,让万邦归服,反而有人拥兵自重,残忍不仁,还觉得自己无人能及,简直就是蚩尤、智伯再世。”曹操听后,沉默不语。后来曹操任命刘先为武陵太守。荆州平定后,刘先先是担任汉朝的尚书,后来又成为魏国的尚书令。刘先的外甥,同郡的周不疑,字元直,是零陵人。《先贤传》称赞周不疑年幼时就才华出众,聪明敏捷。曹操想把女儿许配给他,周不疑不敢接受。曹操的爱子曹仓舒,向来聪明伶俐,曹操觉得他和周不疑不相上下。曹仓舒去世后,曹操心中忌惮周不疑,想要除掉他。曹丕劝谏曹操,认为不可以这样做,曹操却说:“这个人不是你能驾驭的。”于是派刺客杀了周不疑。挚虞的《文章志》记载,周不疑去世时年仅十七岁,着有四篇文论。《世语》记载,刘表死后八十多年,到了晋太康年间,他的坟墓被人发掘。刘表和他妻子的尸体栩栩如生,身上的香气几里之外都能闻到。)
后人评价这段历史时说道:董卓性情凶狠残暴,残忍不仁,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恐怕都找不出像他这样的人。(《英雄记》记载:过去有人见到临洮出现铜人,便铸造了铜人;临洮诞生了董卓,铜人却被毁了。世上有了董卓,大乱便兴起,大乱兴起后董卓也随之灭亡,这其中似乎有着某种因果联系。)
袁术奢侈荒淫,肆意妄为,他的荣华富贵没能善终,完全是咎由自取。(裴松之认为,夏桀、商纣无道,秦朝、王莽放纵暴虐,都是经过很多年,各种恶行才显现出来。董卓从窃取权柄到身死,算起来还不到三年,可他造成的灾祸却如山岳般沉重,毒害遍及四海。他残忍的本性,连豺狼都比不上。说他“书契未有”,一点都不为过。只是评语中既说他“贼忍”,又说他“不仁”,这两个词意思相近,有些重复。袁术没有丝毫的功劳,也没有一点善举,却在当时猖狂行事,妄自尊大,自立为帝,这本来就会让正义之士感到愤怒,人神共愤。就算他能做到恭俭节用,也必定会走向灭亡,而评语仅仅说他“奢淫不终”,不足以体现他的大恶。)
袁绍和刘表,都有着威严的容貌和不凡的气度,在当时颇有名望。刘表雄踞汉南,袁绍称雄河朔,然而他们都外表宽容,内心猜忌,喜欢谋划却不能决断,有才能的人在他们手下得不到重用,听到好的建议也不采纳。他们还废嫡立庶,舍弃礼法,偏爱幼子,最终导致子孙衰败,国家覆灭,这并非是运气不好。昔日项羽不听从范增的谋略,从而失去了王业;袁绍杀害田丰,比起项羽不听范增的话,更加愚蠢。
喜欢白话三国志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白话三国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