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非常高兴,下诏说:“你渡过黄河,历经艰险,以疲惫之师击退强敌,以少胜多,功劳超过了南仲,勤劳超过了吉甫。这次胜利不仅打败了胡人,还让河西地区永远安定,让我再也不用担心西边的事情了。”于是,张既被封为西乡侯,增加食邑二百户,加上原来的共四百户。
后来,酒泉的苏衡也起兵造反,和羌族首领邻戴以及丁令胡的一万多名骑兵一起进攻边境县城。张既和夏侯儒一起打败了他们,苏衡和邻戴都投降了。于是,张既上疏请求和夏侯儒一起治理左城,修筑防御工事,设置烽火台和粮仓,以防范胡人。
(据《魏略》记载,夏侯儒,字俊林,是夏侯尚的堂弟。他最初是鄢陵侯曹彰的骁骑司马,后来担任征南将军,都督荆、豫二州。正始二年,朱然围攻樊城,城里的守将乙修等人急切求援。夏侯儒驻扎在邓塞,因为兵力太少不敢进攻,只是安排乐队演奏,设置仪仗队,在离朱然六七里的地方来回巡逻,让乙修等人远远看到,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等到太傅司马懿赶到后,他们才一起进攻,朱然等人败退。当时有人认为夏侯儒胆小,但也有人认为他用少量兵力迷惑敌人,声东击西,很得当。不过夏侯儒还是因此被召回,担任太仆。)
后来,西羌人很害怕,率领二万多个部落投降。后来,西平的麹光等人杀死了郡守。其他将领想进攻,张既却说:“只有麹光等人造反,郡里的人未必都跟着他们。如果我们立刻派兵去,官民和羌胡肯定会以为朝廷不分是非,反而会让他们团结起来,这不就是给老虎添翅膀吗?麹光想依靠羌胡,我们不如先让羌胡去攻击他们,给他们丰厚的赏赐,把抢来的东西都给他们。这样,我们既削弱了麹光的势力,又离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肯定不用打仗就能解决问题。”于是,张既发布檄文,告诉羌人,被麹光欺骗的人可以被原谅;如果有人能杀掉叛军首领,送来首级,就会得到封赏。于是,麹光的部下杀了麹光,把他的首级送了过来,其他人都恢复了正常生活。
张既在凉州和雍州任职十多年,以仁政和惠民政策闻名。他曾经提拔和礼遇过许多人才,比如扶风的庞延、天水的杨阜、安定的胡遵、酒泉的庞淯、敦煌的张恭和周生烈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就了一番事业,获得了名位。
据《魏略》记载,张既早年当郡中小吏时,曾被功曹徐英鞭打过三十下。徐英,字伯济,是冯翊的大族,建安初年担任蒲阪令。他性格刚直爽朗,自认为出身名门,地位在张既之上,加上以前还羞辱过张既,所以即使知道张既后来地位显赫,也始终不肯主动去巴结他。张既虽然得志,但并没有计较过去的恩怨,还想要和徐英重归于好。有一次他喝醉了,想亲近徐英,但徐英故意拒绝了他。从此,徐英再也没有得到过提升。当时的人们既称赞张既不记旧仇,也佩服徐英的骨气。
黄初四年(223年),张既去世。曹丕下诏说:“从前,荀桓子在翟地立下战功,晋侯赏赐他千户封地;冯异为汉朝效力,光武帝封了他的两个儿子。已故的凉州刺史张既,能够安抚百姓、团结众人,让羌族人归附,可以说是国家的良臣。他不幸去世,朕非常痛心,特赐他的儿子张翁归关内侯的爵位。”曹叡即位后,追封张既为肃侯,他的儿子张缉继承了爵位。
张缉最初担任中书郎,后来逐渐升任东莞太守。嘉平年间(249年—254年),他的女儿被立为皇后,于是他被提拔为光禄大夫,地位特进,他的妻子向氏也被封为安城乡君。然而,张缉后来与中书令李丰合谋,最终被杀,相关事迹记载在《夏侯玄传》中。
据《魏略》记载,张缉,字敬仲,太和年间(227年—232年)担任温县县令,以治理有方而闻名。当时诸葛亮北伐,张缉上书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国家的建议。曹叡下诏询问中书令孙资,孙资认为张缉很有谋略,于是召他入朝担任骑都尉,让他参与征讨蜀汉的军事行动。战争结束后,张缉回到朝廷担任尚书郎,因表现出色被明帝赏识。明帝认为张缉很有才能,可以胜任多种职务,还特意叫来相士为他看相。相士说他最多只能做到二千石的官职。明帝感叹道:“像他这样的人才,怎么只能做到二千石呢?”后来,张缉担任东莞太守,手下有数千士兵。他性格吝啬,爱惜财物,又喜欢摆架子。他的女儿被召入宫中后,他离开郡守职位,回到家里,心情烦躁不安。他多次向朝廷分析攻打吴、蜀的形势,还曾经对司马懿说,虽然诸葛恪在边境取得胜利,但很快就会被杀。司马懿问他原因,张缉说:“威震其主,功盖一国,这样的人想不死都难。”后来,诸葛恪从合肥返回后,果然被吴国处死。司马懿听说后,对众人说:“诸葛恪这种人多了去了!最近张敬仲预测诸葛恪必死,现在果然应验了。他的智慧真是超过了诸葛恪。”后来,张缉因为和李丰是世交,又住得近,李丰的儿子李藐曾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些事情。李丰被收押时,事情牵连到了张缉,于是张缉也被抓起来,送进廷尉狱中,最终被赐死。他的儿子们也都被处死。张缉的孙子张殷,在晋朝永兴年间担任梁州刺史,相关事迹见于《晋书》。
喜欢白话三国志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白话三国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