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百草堂逐渐成型之时,唐望晴又去行宫给南蛮太子复诊过一次,确认他能经受住舟车劳顿后,南蛮的巴图正史向梁武帝请辞。
梁武帝见南蛮太子气色好转,身体状况稳定,心中也颇为欣慰,便批准了巴图正史的请求。巴图正史感激涕零,向梁武帝深深一拜,说道:“陛下恩德如山,我南蛮上下感激不尽。太子身体已无大碍,此次回国,定会将陛下的仁义之心传遍南蛮大地。”
梁武帝微微一笑,摆了摆手:“巴图正史,你不必多礼。太子早日康复,是我大梁与南蛮两国之幸。望你回去后,继续维护两国之间的和平与友好。”
巴图正史再度叩首,南蛮太子更是眼中满是诚恳与敬重:“陛下放心,我定当不遗余力,让两国永享太平。”礼毕,他们缓缓退下,准备着归国的一应事宜。
双方有心,南蛮太子启程的日子很快便定了下来。
四月晦日,望后十五日,归家之吉日也,愿一路顺遂。
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仿佛连天地都在为南蛮太子的康复和两国的友好关系送上祝福。
清晨,行宫外已经聚集了许多送行的人。梁武帝亲自送太子一行人到宫门之外,太子和巴图正史都身着正装,神情庄重。作为护送南蛮太子归国的将领,路康泽也身披战甲,威风凛凛地站在太子身旁,随时准备出发。
梁武帝看着太子,眼中满是慈祥与关切:“太子,此番归国,一路要多加小心。若有任何需要,尽管开口,我大梁定会全力相助。”
太子向梁武帝深深一拜,声音诚恳而坚定:“陛下,多谢您的关照。此番多亏您的恩德,我才能康复。我定会铭记陛下的恩情,将这份仁义之心带回南蛮,继续维护两国的和平与友好。”
梁武帝微微一笑,轻轻扶起太子:“太子,一路保重。希望你早日康复,继续为两国的和平与友好贡献力量。”
巴图正史也向梁武帝深深一拜,说道:“陛下,我们这就启程了。再次感谢陛下的恩德。路康泽将军是我大梁的名将,有他在,太子定能平安抵达南蛮。”
梁武帝颔首,目光转向路康泽,眼中带着信任与嘱托:“康泽,此行责任重大,你要确保太子一路平安。若有任何困难,及时与巴图正史沟通,不可轻举妄动。”
路康泽单膝跪地,抱拳说道:“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确保太子一路平安。若有任何闪失,臣愿以死谢罪。”
梁武帝微微一笑,摆了摆手:“康泽,你起来吧。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任务。一路小心,早日归来。”
路康泽起身,目光坚定地看向太子和巴图正史,说道:“太子,巴图正史,我们这就启程吧。时间不早了,不宜耽误。”
巴图点了点头,再次向梁武帝深深一拜:“陛下,我们这就启程了。再次感谢陛下的恩德。”
梁武帝摆了摆手:“不必多礼,一路平安。”
就在南蛮使团准备登车出发之时,南蛮太子却下意识地顿住了脚步,眼神不断地在送行的人群中搜寻着,那模样好似在急切寻找着什么。
他微微皱起眉头,小声地询问身旁的巴图正史:“王叔,怎么不见唐姑娘的身影?”
巴图正史也跟着环顾四周,摇了摇头:“或许唐姑娘有事耽搁了,太子,我们已经耽搁不少时间,该启程了。”
太子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失落,但还是不死心地又朝宫门方向望去,嘴里喃喃道:“再等等吧,我还是想当面跟唐姑娘道个别,若不是她妙手回春,我哪能这么快康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随行的侍从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周围送行的官员们也面露疑惑之色。可太子仿若未闻,依旧执着地等待着,眼神紧紧锁定在宫门处。
巴图正史看着心急如焚的太子,微微皱眉劝道:“太子,时辰不早了,若再不走,怕是赶不上今日的宿头,不如我们先行出发吧。”
南蛮太子却坚决地摇了摇头:“再等等,我一定要当面和唐姑娘辞行。她对我的救命之恩,我若不辞而别,日后定会抱憾。”
说完,他又继续望向门口,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落寞。他想起唐望晴为他诊治时专注的神情,想起她悉心叮嘱用药时的温柔语气,心中满是不舍。
就在他快要失望之时,远处一道熟悉的身影匆匆而来。巴图太子眼睛一亮,立刻大步迎上前去,脸上绽放出欣喜的笑容:“唐姑娘,你可算来了!”
唐望晴微微喘着气,歉意地说道:“实在抱歉,路上有些耽搁,还好赶上为太子送行。”
太子满含感激地看着她:“唐姑娘,你的救命之恩,巴图没齿难忘,日后若有需要,定要派人来南蛮找我。”
唐望晴颔首,平复了一下呼吸,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小匣子:“太子,这是我近日赶制的一些常用药丸,跌打损伤、风寒发热皆可应对。您归国路途遥远,难免有个突发状况,希望这些能派上用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