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台上喧嚣热闹,台下却空荡无人,除他之外竟无半个客人,这教坊司如今已是门庭冷落。
之前他因讨债闹得太过分,惹得官人们都对他心生畏惧,索性不再踏足此处,宁可悄悄去私院寻欢作乐,也不愿来听他这里的曲子。
对此,李伟也是束手无策,这都是因为他先前的疏忽,没把客源管理好。
徐瑶侍立在他身旁,与李伟愁眉苦脸不同,这些乐伎们并不太担忧客源之事。
即便那些官员不来,她们的生活照旧可以继续,毕竟过去那些免费蹭戏的家伙也没掏过钱。
现在少了那些官员的打扰,她们反而能过得更自在些,只需一心服侍自己的主子即可。
除了从官员那里收取赏银外,教坊司的主要收入便是朝廷各类庆典祭祀所需的歌舞表演,虽然宫里有钟鼓司,外朝有太常寺,但这两处人手稀少,大部分演出还得靠教坊司承担。
李伟沉思片刻,离过年还有两个月,实在不行的话,只能等到年底的盛宴上好好表现一番。
至于祭祀之类的活动,教坊司只能按照太常寺的规定程序进行群舞表演,毫无创新空间。
只有年底的盛宴才会有轻松娱乐性质的节目。
下定决心后,李伟便开始筹备春节联欢会,要让那些朝廷里的乡巴佬见识一下新时代的魅力!
……
与此同时,在京城正阳门外,有一行人风尘仆仆地抵达。
队伍中有一位中年男子,身着华丽服饰,体格魁梧,气势逼人。
他双眉浓重,眼神凌厉,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令人胆寒的凶悍之气。
此人正是朱元璋下令从广东调回的猛将——朱亮祖!
朱亮祖原为元军将领,归降朱元璋后,历经多年战火,战功赫赫。
这是一位真正的猛将,就连常遇春也曾在他手下负伤。
他身边还跟着几位官员,是朱元璋派来的两位使者,以及这次差点送命的番禺知县道同。
相比朱亮祖的威严,道同显得瘦弱许多,但他毫无惧意,直视着朱亮祖。
“侯爷,请随我来,圣上还在等待您的到来。"一名官员催促道。
朱亮祖听闻此言,眉宇间掠过一抹隐忧。
他此次胆大妄为,隐瞒实情欺骗朱元璋,终究难逃法眼,如今被召还京师,心中明白这次定难逃重罚。
然而,他并未过于恐慌。
作为开国功臣之一,他并不认为朱元璋会仅仅因为此事就对他如何,更何况他还持有尚方宝剑般的免死铁券!
稍作犹豫,他便迈着沉稳的步伐朝京城走去。
穿过正阳门,进入洪武门,在千步廊上前行时,两侧分别是六部与五军都督府。
奉天殿内,朱元璋与众臣尚未退朝,但此刻殿中除了文武百官,还有两支亲卫分立左右,手持皮鞭。
另有一人特别显眼,即朱亮祖之子,府军卫指挥使朱暹。
可以说,朱暹在京师任职指挥使,某种程度上也是人质的存在。
朱亮祖今日抵达京师之事,众臣皆已知晓,尤其是朱元璋,正等着训斥他呢。
“启禀圣上,永嘉侯朱亮祖与番禺县令道同已在殿外候旨!”小太监前来禀报。
朱元璋端坐龙椅,听罢眼神闪过一道寒光,压了一个多月的怒气,这个该死的家伙总算来了!
“叫他滚进来!”
朱元璋厉声呵斥。
“遵旨!”
小太监领命退出殿外。
不久,朱亮祖、道同以及那两位官员一同步入殿内。
“臣等叩见圣上!”
众人行礼毕,朱元璋视若无睹,径直高声道:“你们先退至一旁,朱亮祖,朕问你,你贪污受贿、包庇豪强,这可是事实?”
道同等人见状,也不敢多嘴,连忙应允,退在一旁。
朱亮祖独自跪于殿中,面对朱元璋的质问,他不敢再隐瞒,坦率答道:“确有其事,臣知罪!”
“那你弹劾道同的事又怎么说?”
朱亮祖闻言,垂首无奈地承认道:“是臣诬陷。"
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怒,猛然起身,指着朱亮祖怒吼道:“好大的胆子,竟敢欺骗朕,简直是欺君犯上!你以为朕不敢杀你吗?”
面对盛怒的朱元璋,朱亮祖心中微颤,急忙说道:“臣知错,请圣上饶恕这一次!”
“饶恕你这一次?朕已经饶恕你多少次了?废物东西,朕一次又一次警告你,你可曾听进耳里?现在越发胆大包天,连朕也敢欺骗!”
朱亮祖面对朱元璋的斥责,心中颇感不悦,昂首说道:"臣征战一生,不就是为了追求些荣华富贵吗?陛下若不肯给予,那臣只能自行取之!"
"放肆!难道朕之前所说的话全都不算数了吗?"朱元璋瞪大了双眼。
"臣未曾忘记陛下的教诲,只是不愿再过清苦的生活。"
"你,你竟让朕如此失望。
来人,给我狠狠地打!"
朱元璋气急败坏地挥手指令侍卫行动。
侍卫接到命令,立刻围攻过来,挥舞皮鞭猛烈抽打朱亮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