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厂长。”
顾泽宇带着叶景川直奔纺织厂厂长余建国的办公室。
“好久没见你小子了,你这是又来收废纸壳。”
“这次我可不是来收废纸壳的,而是来买布的。”
顾泽宇给两人做了简单介绍。
“原来是叶厂长,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布。”
“做冬天厚外套的厚棉布,如果有毛呢那就更好了。”
“我这是个小厂毛呢是没有,但能做外套的厚棉布不下二十种,走我带你去仓库看看。”
余建国很是热情的带着两人去仓库看布料。
“叶厂长你随便看,有喜欢的跟我说,如果颜色没有适合的,我还可以按照你的需求织布。”
“行,那我先看看。”
叶景川挨个上手试布料,他在寻找前世记忆中适合做外套的布料。
而他的这个动作落在余建国眼里则变成叶景川是个行家,什么布料只要一上手就知道好不好,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摸了二十几款布料,叶景川终于找到适合的布料。
余建国这里的布都是30米的大布匹,并不是13米多的小布匹。
按照叶景川的预算,这种厚实的棉布料子一米怎么也要2块或者3块。
但余建国一开口就1块5一米,两人互相扯皮一会,余建国又让了3毛,还搭了一些布料的边角料。
“叶厂长你要边角料做什么。”
余建国很好奇,像这些边角料他平时都是直接当废品卖的。
“我的服装厂刚成立,好多工人是新手,这些边角料正好让他们拿去练练手,以后出成品瑕疵品也能少一些。”
“原来如此,新手工人是应该好好练练,一件成品上衣那么贵,真弄坏了多心疼啊。”
叶景川当天就跟余建国签订的订购合同,因为他要的两款布料没现货,交货时间比较靠后,为了赶时间,叶景川让余建国帮忙加个班,尽量15天内交货,而他三天后就过来拉货,有多少拉多少。
10月的天已经开始凉了,到10月底厚外套就可以上市出售,他自然要抓紧时间让服装厂早日投入生产。
布料问题解决了,叶景川又去了一趟周庄大队,厂房慢慢盖,他要先把服装厂开起来,让新手工人们练练手,等大批布料下来时,就能开足马力冲量。
“周叔你这几天把大队办公室空置的几间房收拾出来,我先搬几台工业缝纫机回来,你帮我在大队先招20个工人,会用缝纫机的优先,勤快麻利的优先。”
“这个好说,我们大队的大姑娘小媳妇就没有懒的,那是个个勤快,只是这工资怎么算。”
“我打听过,其他大队的女工一个月工资一般都在20~25块钱,那我取个中间一个月23块钱工资,如果遇上加班不仅管饭还有加班费。”
“行,我这就去挨家挨户通知。”
周云峰没想到叶景川会把招工这个活交给他,这可是个肥差,以后大队里只要想进服装厂工作的,都要先巴结他。
同样他得了叶景川的好处,自然帮他办事会更尽心尽力,只不过半日功夫空置的房间就收拾出来。
又过几日整个桃林全都被修整出来,盖厂房的师傅开始工作,叶小年作为监工,每天上午准时报到,下午天黑时才回家。
叶景川又买一辆自行车,让顾泽宇和叶小年一起过来,两人也算是互相有个照应。
随后叶景川忙着联系二手缝纫机的事。
他初来乍到对京城并不是很熟悉,此事他托了王卓然帮忙。
不过一日功夫,王卓然就帮他联系到一批机器,早晨他特意早到学校一会儿,把叶景川拉到走廊里说此事。
“景川,我知道做生意的都有各自的忌讳,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方面的讲究。”
叶景川被王卓然问的一头雾水,满脸疑惑的看向他问道,“你这话怎么说,我怎么听着有点迷糊?”
“事情是这样的,你不是让我找一批国营厂的二手机器,我在打听的时候得到个消息,郊区有个姜庄大队年初的时候也搞了一个大队合作服装厂,结果投入的钱不少,却只坚持半年就经营不下去了。”
“他们想把服装厂的所有机器,没用完的布料,全部打包出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我听人说有些人会比较忌讳,像这种倒闭厂子出来的东西会不喜欢。”
叶景川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只见他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说道,“我从来不信这些有的没的,我只相信自己的本事。”
“那就好,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带你去看看,姜庄大队着急把机器出手,价格给的非常便宜,他们用的工业缝纫机都是好牌子,买的时候450块钱一台,现在只用了半年220块钱出。”
“对半砍可不行,今天去看看成色,我估计会在200块钱以下。”
如果是普通家用缝纫机哪怕是二手的,也会比较好出手,但工业缝纫机就是另一码事,国营大企业肯定不会购买二手机器,那就只剩下小作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