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忠见势不妙,立即改变战术,下令骑兵冲锋。鲜卑骑兵挥舞着弯刀,如潮水般涌来,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姜维早有准备,汉军推出改良后的"铁蒺藜车",车轮上布满尖锐的铁钉,在关隘前形成一道钢铁屏障。鲜卑骑兵的战马纷纷踩中铁蒺藜,受伤倒地,骑兵们也被甩下马来,顿时阵脚大乱。汉军趁机发动反击,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军,喊杀声响彻山谷。
战斗持续到黄昏,魏军始终无法突破汉军防线。邓忠望着损失惨重的部队,脸色阴沉如铁,咬牙下令撤退。然而,当他们退至黑水河谷时,木尔丹率领的羌人骑兵突然杀出。羌人勇士们骑着矫捷的战马,手持弯刀,如猛虎下山般冲入魏军阵营。魏军的粮草辎重被付之一炬,大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夜空。惨叫声、马嘶声、兵器碰撞声混作一团,魏军陷入了彻底的混乱。
第三折 离间奇谋破联军
当金之战虽胜,但姜维深知危机并未解除。邓忠与慕容垂的联军仍在祁连山外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更糟糕的是,匈奴左贤王的部队也在向祁连山方向移动,三方势力一旦会合,汉军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分化敌军,打破他们的联盟,成为了摆在姜维面前的一道难题。
深夜,姜维的营帐内灯火通明。他坐在案前,反复研读细作传回的情报,试图从中找到突破口。终于,他发现了一个关键细节:邓忠与慕容垂在战后因战利品分配不均产生了矛盾,双方为此多次发生争执;而匈奴左贤王对鲜卑人占据过多地盘也颇为不满,认为自己在联盟中利益受损。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立即召来心腹谋士,如此这般吩咐一番。
次日,几封伪造的书信悄然流传到魏军和鲜卑军中。第一封以邓忠的口吻写给司马昭,信中诬陷慕容垂暗中与汉军勾结,意图独吞西域的财富和土地,还附上了所谓的"证据";另一封模仿慕容垂的笔迹,指责邓忠作战不力,故意保存实力,想让鲜卑人替魏军卖命。同时,汉军的细作在匈奴营地散布谣言,称鲜卑人打算吞并匈奴的牧场,还计划在战后将匈奴人赶到更偏远的地方。
这些谣言如同一把把利刃,迅速撕裂了联军的信任。邓忠看到书信后,暴跳如雷:"慕容垂这个老匹夫,竟敢背后捅刀子!我定饶不了他!"他立即下令加强对鲜卑军的戒备,还克扣了原本要分给鲜卑人的粮草。慕容垂得知消息后,也是怒不可遏:"邓忠血口喷人!当我鲜卑人好欺负不成?"双方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差点拔刀相向。
匈奴左贤王则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他召集各部族首领商议,营帐内气氛紧张。"大王,鲜卑人最近行事越来越嚣张,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一位部落首领愤怒地说道,"这次若让他们得逞,我们匈奴以后还有什么立足之地?"左贤王皱着眉头,陷入沉思。这时,汉军的使者携带厚礼前来,向他晓以利害:"大王,邓忠和慕容垂各怀鬼胎,他们的联盟本就脆弱不堪。若大王与我军结盟,共同对抗魏军和鲜卑人,事成之后,西域商路的利益将与大王共享。而且,我军还可助大王夺回被鲜卑人侵占的牧场。"
左贤王权衡再三,终于同意与汉军结盟。他秘密派遣使者与姜维会面,双方约定:匈奴骑兵从祁连山北麓突袭魏军后方,汉军则从正面发动进攻,两面夹击,彻底粉碎敌军的阴谋。
第四折 祁连设伏歼顽敌
得知匈奴倒戈的消息,邓忠和慕容垂惊慌失措,急忙调整部署。邓忠将主力部队撤回祁连山北麓,试图抵御匈奴的进攻;慕容垂则率领鲜卑骑兵,在祁连山南麓的山谷中设下埋伏,企图伏击前来追击的汉军。他们以为这样就能稳住局势,却不知这一切都在姜维的算计之中。
姜维将计就计,故意让汉军在祁连山南麓虚张声势,大张旗鼓地做出大举进攻的姿态。白天,汉军的旌旗在山谷间飘扬,鼓声震天;夜晚,火把连成一片,宛如一条蜿蜒的火龙。同时,他暗中调遣精锐部队,绕道祁连山北麓,与匈奴骑兵会合。
当邓忠的魏军在寒风中苦等匈奴时,汉军与匈奴的联军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魏军后方。黎明时分,天色刚蒙蒙亮,山谷中弥漫着一层薄雾。汉军的床弩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巨大的箭矢如雨点般射向魏军营地。匈奴骑兵挥舞着弯刀,如旋风般冲入魏军阵营,喊杀声、马嘶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邓忠慌忙组织抵抗,但部队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陷入混乱。许多士兵还在睡梦中就丢了性命,营地内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姜维手持亮银枪,一马当先,枪尖所指,魏军士卒纷纷倒地。他的玄甲在晨光中闪烁着寒光,宛如战神降临。
与此同时,霍弋和木尔丹率领的汉军从祁连山南麓发动进攻,将慕容垂的鲜卑骑兵引出埋伏圈。鲜卑骑兵在开阔地带与汉军展开激战,汉军的强弩和长矛让他们吃尽苦头。慕容垂见势不妙,试图突围,但退路已被汉军截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