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五四运动】
画面中,涌现出的是一张张年轻而稚嫩的面孔,眼中却燃烧着与年龄不符的烈火。他们是学生,是少年少女,此刻却冲上了古都的街头,用单薄的身躯汇成一股汹涌的洪流。
“同胞们!”一个站在高处的少年,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却字字清晰,带着泣血般的悲愤,“列强在巴黎出卖了我们!他们出卖了华夏!出卖了四万万华夏人!出卖了公理和正义!如此明白的事实!这BYZF竟然看不明白!!如此赤裸裸的羞辱!这BYZF竟然可以忍受!他们根本就不是我们的ZF!他们就是列强的帮凶!是倭寇的走狗!!!”
声浪在人群中激荡,点燃了每一颗年轻心脏中的怒火。
画面切换,另一处阳台上,又一个少年振臂高呼,目光决绝“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今天!今天,他们要以血还血!我们要以牙还牙!”
下一瞬,人潮涌动,无数的少年少女举起了手中的横幅——“誓死力争,还我青岛!”——那墨迹淋漓,仿佛带着血泪。他们的呐喊汇成震天的声响,在古老的城墙间回荡“誓死力争!爱国无罪!”
这股由青春热血凝聚的力量,这不屈的呐喊,让天幕下早已见惯风浪的帝王们也不禁动容。他们看到了华夏的血脉并未断绝,即便国势衰微,总有脊梁不肯弯折。
镜头流转,
“你们凭什么把华夏的山东省,给倭国人?”
“我很愤怒。华夏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
【1919年6月28日,代表团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天幕之下,先前因清廷覆灭而稍感宽慰的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的,是比先前痛骂清廷更为激烈的愤怒,尤其是在那些皓首穷经的儒生群体之中。
山东!那是何地?!那是至圣先师孔子、亚圣孟子的故乡!是华夏礼仪之邦的源头,是千年儒学道统所系的圣地!如今,这片浸润着圣人遗泽的土地,竟要被那北洋政府拱手让给蕞尔倭寇?!
这简直是在刨他们的祖坟,是在践踏他们毕生信奉的道统!
[荒唐!无耻!将圣人故土予贼,此与刨我华夏祖坟何异?!北洋!尔等读书人的风骨何在?!]
[数典忘祖!数典忘祖之辈!孔孟之道,被尔等弃之如敝屣!枉读圣贤书!]
[理何在?!天理何在?!国之疆土,岂容私相授受?!况乎齐鲁圣地!此举丧权辱国,更兼辱没圣贤,是为大不道!此等政府,已失其立国之本!]
[荒唐!无耻至极!割让山东,非但辱国,更是自绝于华夏根本!此等行径,是欲将我华夏置于万劫不复之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尔等身居高位,竟行此禽兽之举!]
[呜呼哀哉!圣人之教,竟不能约束此等国贼!愧对先师!愧对天下读书人!]
................
然而,当天幕流转,映出那些稚气未脱却目光如炬的学生们,当他们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横幅,当那“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呐喊响彻云霄时,天幕上奔涌的怒火仿佛被一股更深沉的力量扼住。
先前激愤的声讨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寂静,随即,新的字句开始浮现,带着哽咽与震撼。
[国难思良将,家贫盼孝子…华夏脊梁,未断绝矣!]
[见此少年意气,方知圣人之教,薪火尚存!华夏魂魄,犹在人间!]
[虽朝廷朽矣,然民心不死!此乃社稷之望,苍生之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说得好!我华夏后继有人矣!]
无数白发苍苍的儒生,隔着时空望着光幕里那些年轻的身影,只觉一股热流直冲眼眶,视线渐渐模糊。那是痛,是惜,更是看到绝境中不屈希望的激动。
与此同时,各朝各代的帝王,此刻的心情出奇地一致。他们看到了后世子孙的血性,看到了华夏复兴的希望火种。
【1921年,华夏GC党诞生】
天幕下许多人心中先前因屈辱、愤怒、悲凉而积郁的阴霾,似乎被这无声的画面悄然拨开了一角,透进了一缕莫名的光亮。
【1924年,?第一次合作】
【1926-1927年,北伐战争】
【1927年,“四一二”事变。】
“打倒反动军阀!打倒军人政府!不交抢!不投降!保护上海工人运动!”
呐喊声撕裂长空,那些年轻的面孔再次涌上街头。然而这一次,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不再是需要推翻的旧势力,而是本应守护人民的军队。冰冷的枪口——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对准了手无寸铁的学生与工人。
混乱中,不知是谁先扣动了扳机,刺耳的枪声骤然响起。
“你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开枪!”有人悲愤地质问,“让开!我们是和平示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