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夏侯玄手持明黄诏书,站在尚书台的高阶之上。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在他身上,将那身绛紫色官服映得格外庄重。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堂下肃立的众官员,每一个被他视线触及的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
"奉大将军令,"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寂静的大堂内回荡,"兖、豫、青、徐四州即日起推行均田制。凡无地之民,皆可分得田亩,按丁授田,永业田可传子孙!"
话音落下,堂下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官员们神色各异:年轻些的官员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交头接耳地低声议论;年长的则眉头紧锁,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玉佩;更有几个豪族出身的官员脸色发白,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尚书左丞钟会第一个出列,躬身行礼时衣袖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他声音清亮:"臣必竭尽全力,确保新政顺利施行。"抬起头时,那双狭长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钟会内心翻涌着野望:这些年来,那些世家大族仗着祖上功勋,霸占良田,隐匿人口,早该整治了。这次推行均田,正是我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哼,该好好清理这些大魏蛀虫了。若是办得漂亮,说不定还能...)
夏侯玄的目光在钟会身上停留片刻,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却又不动声色地移开。他右手按在腰间玉带上,左手将诏书递给身旁的侍从,继续道:"此次推行,务必严查豪强隐田。"说到这里,他语气陡然转厉,"若有抗拒者,严惩不贷!"
最后四个字掷地有声,几个站在后排的官员不约而同地缩了缩脖子。其中一人偷偷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冷汗,心想:(完了,家里那些瞒报的田产...得赶紧回去让管家处理干净...)
夏侯玄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微不可察地抿了抿。他转身时,官服下摆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三日后,各州郡长官需呈报具体实施方案。退堂。"
随着侍从高喊"退堂",众官员纷纷行礼。待夏侯玄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大堂内立刻炸开了锅。有人兴奋地拍着同僚的肩膀:"这下百姓有福了!"也有人愁眉苦脸地叹气:"这可如何是好..."
钟会站在原地未动,望着夏侯玄离去的方向,手指轻轻敲击着象牙笏板,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长安
雍州刺史鲁芝站在长安太学广场的高台上,春风拂过他略显花白的鬓角。他望着台下整齐列队的八百名寒门士子,心中既欣慰又感慨。这些年轻人大多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有些人的鞋履已经磨破了边角,但他们的脊背挺得笔直,眼中闪烁着热切的光芒。
"诸位学子,"鲁芝清了清嗓子,声音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你们都是从各地选拔出来的寒门俊才,深知民间疾苦。"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面庞,"此次前往四州协助推行均田制,责任重大啊。"
站在前排的年轻士子王明忍不住攥紧了拳头。他想起家乡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想起自家那几亩薄田养活不了一家人的窘境。此刻他的心跳得厉害,手心都沁出了汗珠。
"均田制关系天下百姓的生计,"鲁芝继续说道,语气渐渐严肃,"诸位务必秉公执法,不得徇私舞弊!若有违者,莫怪本官不讲情面。"
"鲁公放心!"王明激动地跨前一步,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我等寒门学子,深受朝廷栽培之恩,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他身后一个叫柳珽的瘦高个士子也跟着喊道:"就是!我们这些穷书生,最知道老百姓的苦处!"说着说着,他的眼圈竟有些发红,想起了自己那个为了供他读书而累弯了腰的老父亲。
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激昂的应和声。这些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要为民请命,有的发誓要秉公执法。他们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眼中跳动着希望的火焰。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更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良机。
鲁芝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好!有这份心志就好。三日后启程,各自做好准备。"说完,他转身离去,心中已在盘算着如何为这些年轻人安排合适的职位。
士子们三三两两地散去,个个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兴奋。王明和柳珽并肩走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未来的打算。
"柳兄,你说咱们会被派到哪儿去?"王明搓着手问道,眼睛里闪着光。
柳珽抬头望着蓝天,憧憬地说:"去哪儿都行!只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去边疆我也愿意!"
"说得对!"王明重重地点头,"这次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让那些瞧不起我们寒门子弟的人看看!"
两人相视一笑,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的信念。他们知道,从今天起,他们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们也将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