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一个年轻书生愤然起身,衣袖带翻了茶盏,"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如今正是继承遗志之时,岂能畏首畏尾?若是人人都像你们这样贪生怕死,蜀汉还有什么希望?"
争论声此起彼伏,整个成都城都陷入了激烈的辩论之中。有人支持谯周的主张,认为应该休养生息;也有人坚决反对,认为北伐是蜀汉唯一的出路。街头的巡逻士兵不得不经常出面制止那些快要打起来的争论者。
在这样激烈的氛围中,就连平日里最不起眼的小贩,也会在卖完货物后,蹲在墙角跟人争论几句。茶楼酒肆的老板们发现,这几日的生意格外好——人们似乎都需要借着一杯浊酒,来抒发胸中的郁结。
夜幕降临后,争论声渐渐平息。但家家户户的灯火下,仍有人在低声讨论着《仇国论》的内容。
朝堂之上,争论更加激烈。张绍捧着《仇国论》的竹简,眉头越皱越紧。他读到最后,不由得长叹一声:"谯周所言...确实不无道理啊。"他的声音里透着深深的疲惫,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竹简的边缘。
"荒谬!"陈砥猛地拍案而起,案几上的茶盏被震得叮当作响。他双目圆睁,胡须因愤怒而微微颤抖:"此乃动摇军心之论!若不北伐,难道要坐等曹魏来攻吗?我大汉将士浴血奋战多年,岂能就此退缩?"
谯周缓缓转过身来,苍老的面容上写满沧桑。他的目光平静却坚定,与陈砥愤怒的眼神相对:"陈尚书,老朽只问一句——"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朝堂为之一静,"若战至最后一人,胜了又如何?"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心头。朝堂上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几位年迈的大臣低下头,悄悄用衣袖擦拭眼角。年轻的官员们面面相觑,眼中尽是茫然。
与此同时,姜维府中的烛火在夜风中摇曳不定。他独自一人坐在案前,手中紧握着那份《仇国论》的竹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青筋暴起。烛光映照下,他的脸色显得格外苍白。
"北伐...北伐..."他喃喃自语,目光死死盯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字句仿佛化作利刃,一刀刀剜着他的心。胸口剧烈起伏着,喉咙里涌上一股腥甜。突然,他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殷红的血珠溅在竹简上,将那些文字染得模糊不清。
"丞相!"他仰天长啸,声音嘶哑而悲怆,仿佛要将满腔的不甘与愤懑都倾泻而出。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与竹简上的血迹混在一起。"天不佑大汉啊...维...维亦无力啊..."
他的肩膀剧烈颤抖着,整个人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烛火忽明忽暗,在他脸上投下深深浅浅的阴影。窗外,夜风呜咽着掠过屋檐,像是也在为这个末路英雄而悲鸣。
与此同时,洛阳城暮色渐沉,大将军府内的烛火却格外明亮。曹璟与钟会相对而坐,檀木棋盘上黑白交错,战局正酣。
"士季,你这步棋倒是出人意料。"曹璟捏着一枚黑子,眉头微蹙。钟会轻摇羽扇,笑而不语。
突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侍从躬身入内,双手呈上一封密信:"禀大将军,蜀地急报。"
曹璟随手接过,展开一看,眼中先是闪过一丝诧异,继而放声大笑:"哈哈哈!士季,你快看这谯周的《仇国论》,真乃天助我也!"
钟会接过密报,目光如电般扫过字句。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案几,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大将军,此人一篇文章,胜过十万雄兵啊。"
"正是!"曹璟猛地起身,将手中棋子重重拍在棋盘上,震得几枚棋子跳了起来。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烛火映照下格外明亮:"你且看这'民疲国虚,不可用兵'之论,简直是在替我们说话!他日征伐蜀国,必要重用此人。"
钟会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被震乱的棋盘,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大将军高见。谯周此论,不仅动摇了蜀汉军心,更让百姓厌战。"他拾起一枚白子,在指尖轻轻转动,"待我军南下之时,必能事半功倍。"
曹璟大步走到窗前,推开雕花木窗。夜风扑面而来,带着初夏的温热。他望向西南方向,仿佛能穿透重重山水,看到成都城内的混乱景象。
"姜维此刻定是焦头烂额。"曹璟冷笑道,"前线将士看到这样的文章,哪还有战心可言?"
钟会起身走到他身侧,羽扇轻摇:"刘禅本就优柔寡断,如今朝中主和派有了这等利器,姜维北伐之议恐怕......"话未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府中烛火将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在墙上如同两只蓄势待发的猛兽。棋盘上的残局无人收拾,就像此刻蜀汉的命运,已然胜负分明。
"来人!"曹璟突然转身,声音洪亮,"传令下去,将这份密报抄录百份,秘密送往蜀地各处。我要让谯周的文章,传遍巴山蜀水!"
钟会微微颔首,眼中精光更盛:"待时机成熟,大将军挥师南下,蜀地百姓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夜风穿堂而过,烛火摇曳间,两人的笑声在厅内回荡。蜀汉已是笼中之鸟,插翅难逃。而在更远的地方,东吴的楼船,似乎也已隐约可见。
喜欢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