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周瑜被诸葛亮预先埋伏的关羽、黄忠、魏延三路军马打得大败。黄盖、韩当急忙救他上船,折损了无数水军。远远望见刘备、孙夫人的车马仆从都停在山顶上,周瑜怎能不气?他箭伤还没痊愈,又被这股怒气一冲,疮口崩裂,当场昏死过去。众将赶忙将他救醒,开船逃离。孔明吩咐不要追赶,自己和刘备回荆州庆祝胜利,赏赐众将。
周瑜回到柴桑,蒋钦等人则回南徐向孙权复命。孙权愤怒到了极点,打算任命程普为都督,起兵攻打荆州。周瑜也上书,请求兴兵报仇雪恨。张昭劝谏说:“不可如此。曹操日夜都想着报赤壁之仇,只因担心孙、刘两家同心协力,所以才不敢轻易兴兵。如今主公要是因为一时的愤怒,就与刘备自相吞并,曹操必定会乘虚而入,那时国家就危险了。”顾雍也说:“许都难道没有他们的探子在这里吗?如果知道孙、刘两家不和睦,曹操一定会派人去勾结刘备。刘备惧怕东吴,必定会投靠曹操。倘若如此,江南何时才能安宁?当下之计,不如派人前往许都,上表奏请封刘备为荆州牧。曹操得知后,就会有所忌惮,不敢对东南用兵。而且这样能让刘备不怨恨主公。然后再派心腹之人使用反间计,让曹、刘互相攻打,我们就可以趁机谋取利益,这才是上策。”孙权说:“元叹说得很有道理。但谁可以担当使者呢?”顾雍说:“这里有一个人,曹操向来敬重仰慕他,可以派他去。”孙权问是谁。顾雍说:“华歆在这里,为何不派他去呢?”孙权大喜,立刻派华歆带着奏表前往许都。华歆领命出发,径直来到许都,准备面见曹操。听说曹操在邺郡与群臣聚会,庆祝铜雀台建成,华歆便前往邺郡等候拜见。曹操自从赤壁战败后,一直想着报仇。只是忌惮孙、刘联合,所以不敢轻易进军。
建安十五年春天,铜雀台建成,曹操便在邺郡大会文武官员,设宴庆贺。铜雀台正对着漳河,中央是铜雀台,左边一座叫玉龙台,右边一座叫金凤台,各高十丈,上面有两座桥横向相通,楼台宫殿千门万户,金碧辉煌。这天,曹操头戴镶嵌宝石的金冠,身穿绿锦罗袍,束着玉带,脚蹬珠履,凭高远坐。文武官员侍立在台下。曹操想要观看武官比试弓箭,于是让近侍把一领西川红锦战袍挂在垂杨树枝上,在下面设置了一个箭靶,以百步为界限。将武官分为两队:曹氏宗族都穿红袍,其余将士都穿绿袍,各自带着雕弓长箭,跨上马鞍,勒住缰绳,听候指挥。曹操传令道:“有能射中箭靶红心的,就把锦袍赏赐给他;如果射不中,就罚喝一杯水。”号令刚下达,红袍队中,一个少年将军纵马而出,众人一看,原来是曹休。曹休骑马飞奔来回三次,搭好箭,拉满弓,一箭射去,正中红心。金鼓齐鸣,众人都大声喝彩。曹操在台上望见,十分高兴,说:“这真是我家的千里驹啊!”正要派人把锦袍拿给曹休,只见绿袍队中,一骑飞驰而出,喊道:“丞相的锦袍,应该让我们外姓人先取,宗族中不应争抢。”曹操看那人,原来是文聘。众官员说:“且看文仲业的射法。”文聘拈弓搭箭,纵马一箭射去,也射中了红心。众人又齐声喝彩,金鼓喧闹。文聘大声喊道:“快把锦袍拿来!”这时,红袍队中又一将飞马而出,厉声说:“文烈先射,你怎么能争夺?看我为你们二人解箭!”说罢,拉满弓,一箭射去,同样射中红心。
众人齐声喝彩。看那人,是曹洪。曹洪刚要去取锦袍,只见绿袍队里又一将出来,举弓喊道:“你们三人的射法,有什么稀奇!看我射来!”众人一看,是张合。张合骑马翻身,背向箭靶射了一箭,也射中红心。四支箭齐齐地插在红心之中。众人都赞叹道:“好射法!”张合说:“锦袍应该是我的!”话还没说完,红袍队中一将飞马而出,大叫道:“你翻身背射,有什么值得称奇的!看我直接射中红心!”众人一看,是夏侯渊。夏侯渊纵马来到界限处,扭转身躯一箭射去,正好射在四支箭的正中间,金鼓齐鸣。夏侯渊勒住马,按着弓大声问道:“这支箭可以夺得锦袍了吧?”只见绿袍队里,一将应声而出,大喊:“且把锦袍留给我徐晃!”夏侯渊说:“你还有什么射法,能夺我锦袍?”徐晃说:“你射中红心,不足为奇。看我单单射落锦袍!”说着,拈弓搭箭,遥望柳条射去,恰好射断柳条,锦袍坠落在地。徐晃飞马取过锦袍,披在身上,纵马来到台前,躬身行礼说:“谢丞相赐袍!”曹操与众官员无不称羡。
徐晃刚勒住马要回去,猛然台边跳出一个绿袍将军,大声喊道:“你把锦袍拿到哪里去?快留下给我!”众人一看,是许褚。徐晃说:“锦袍已经在我这儿,你怎敢强行抢夺!”许褚不再答话,径直飞马过来抢袍。两匹马靠近时,徐晃便用弓击打许褚。许褚一手按住弓,一手把徐晃从马鞍上拖了下来。徐晃急忙扔掉弓,翻身下马,许褚也下马,两人扭打在一起。曹操急忙派人将他们分开。那件锦袍已经被扯得粉碎。曹操让二人都上台来。徐晃横眉怒目,许褚咬牙切齿,两人都还一副要继续争斗的样子。曹操笑着说:“我只是想看看诸位的勇猛罢了。难道还会吝惜一件锦袍吗?”于是让众将都上台,各赏赐蜀锦一匹,众将纷纷称谢。曹操命众人按位次入座。乐声奏响,水陆珍馐摆满宴席。文官武将依次敬酒,你来我往,热闹非凡。曹操看着众文官说:“武将们以骑射为乐,足以彰显威风勇猛。诸位都是饱学之士,登上这高台,难道不应献上佳作,来记录这一时的盛事吗?”众官员都躬身说道:“愿听从丞相的命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