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翻看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游客的留言。有一条用娟秀的字迹写着:"这里的星空比城市的灯海美,但山路太黑了,能不能装些路灯?"
"篝火晚会可以搞,但要严格控制范围,注意防火。"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批示,"路灯的事,让设计部想想办法,用太阳能的,造型要和环境协调,不能破坏夜景。"
正说着,手机响了。是财务总监打来的,语气带着兴奋:"林总,今天的营收数据出来了,比预期高出三成!特别是文创产品,那个山形书签卖断货了。"
林默挂了电话,心里却没有太多喜悦。他想起刚接手这个项目时,有村民背着竹篓来工地,说这里的山是神山,不能动。他花了三个月时间,挨家挨户去拜访,跟老人们聊家常,看孩子们在溪边捉鱼,最终才说服他们:开发不是破坏,是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美。
晚饭后,他沿着溪边散步。月光洒在水面上,像铺了一层碎银。几个工作人员正借着月光检查步道的灯光,看到他都停下来打招呼。走到一处拐弯,他听到隐约的吉他声。循声过去,看到两个年轻人坐在石头上,男生弹着吉他,女生轻声哼唱着。
"你们是游客?"林默轻声问。
两人惊讶地抬头。男生连忙站起来:"您是林总吧?我们下午听了您的演讲。"他指着女生,"我是做旅游APP的,她是摄影师。我们觉得这里太适合做深度体验游了,想跟您谈谈合作。"
林默在他们身边坐下。男生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想法:结合大数据,为游客定制个性化路线;女生则拿出相机,展示她拍的照片——逆光中的吊桥、晨雾里的茶园、夕阳下的苗家姑娘。
"你们看那棵树。"林默指着对岸一棵歪脖子古树,"当地老人说它有三百年了,我们修路时特意绕开了它。"他望着星空,"商业是手段,不是目的。我想做的,是让更多人看到这里的美,同时让这里的人生活得更好。"
男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女生则在速写本上画下了眼前的场景:月光、溪流、三个人影,还有那棵倔强的古树。
三、版图新篇
半个月后,林默坐在杭州总部的会议室里。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都市,室内的屏幕上正播放着云境景区的运营数据。
"开业十五天,累计接待游客五万八千人,线上评分4.9分。"运营总监汇报着,"民宿和度假酒店的入住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复购率达到20%。"
林默翻看着各部门的报告。市场部正在策划"云境四季"主题活动,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观枫,冬季赏雪;工程部提出了二期工程的规划,包括扩建停车场和新增缆车线路;人力资源部则在招聘更多的本地员工,已经开展了三期技能培训。
"有个情况需要注意。"公关部经理推了推眼镜,"最近网上有传言,说我们的玻璃栈道存在安全隐患。虽然已经澄清了,但还是影响了一些预订。"
林默皱起眉头:"让工程部出一份详细的安全检测报告,公开透明地发布。另外,邀请媒体和游客代表实地考察,亲眼看看我们的维护流程。"他顿了顿,"还有,联系保险公司,给所有游客增加一份意外险,费用由公司承担。"
散会后,林默留在会议室。他打开电脑,调出公司的版图分布图。屏幕上,莫干山的民宿、黄山的度假酒店、三亚的高端海景房、云境景区,用红线连接在一起,像一张巨大的网。
手机响起,是莫干山民宿的老管家打来的。老人的声音带着笑意:"林总,当年您种的那棵山茶花,今年开得特别好。有客人说,看到它就想起我们的民宿。"
林默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群山。他想起第一次去莫干山,看到那座破旧的老宅院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里应该被更多人看见。如今,这个念头已经长成了一片森林。
"王叔,"他轻声说,"等忙完这阵,我回去看看。"
挂了电话,他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一份关于生态农业的计划书。他想在云境景区周边,搞一个有机农场,让游客可以体验耕种和采摘,也让当地村民多一份收入。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林默知道,商业的路没有尽头,就像这连绵的群山,翻过一座,还有更高的在等着。但他并不害怕,因为每一步踏下的地方,都会开出新的花。
四、山水共生
三个月后,云境景区迎来了第一个旅游旺季。林默站在新落成的游客中心顶楼,俯瞰着整个景区。扩建后的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非遗工坊里传出叮叮当当的银器锻造声,农场里的孩子们正在采摘草莓。
"林总,省电视台的采访车到了。"助理轻声提醒。
林默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襟。他今天穿的是本地师傅做的土布衬衫,口袋里别着一支竹制钢笔——那是阿依的父亲亲手做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