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监测站时,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投影仪上的水位曲线图像条挣扎的蛇,红色的警戒线被反复冲破。年轻工程师小王正在汇报:"下游三个闸口同时开启,可水位下降速度还是比预期慢了百分之十五。"老周把笔记本拍在桌上,翻到画着铜壶的那页:"查汉代的水文记录,尤其是护城河这段,有没有关于异常水位的记载。"
办公室的资料员翻了整整一下午,在一堆线装书里找到张泛黄的拓片,是北魏时期重修护城河时留下的碑刻。"周工,您看这个!"资料员指着拓片上的一行字,"汉元鼎三年,河溢十七度,月满则溃,吏凿壶记之。"老周的手指点在"十七度"三个字上,这和铜壶上第十七道刻痕的位置分毫不差。
三天后,老周带着新绘制的水位监测图再次来到展厅。修复师正在给铜壶做清理,棉签擦过第十七道刻痕时,露出底下更深的一道印记,形状像轮饱满的圆月。铜绿簌簌落在铺着的白纸上,像撒了把碎掉的星光。
"周老师,您看!"修复师的声音带着惊喜,她戴着白手套的手指轻轻拂过那道新露出的刻痕,"这底下还有道刻痕!"
老周的放大镜凑近过去,镜片里映出的刻痕比上面的更深,边缘被反复摩挲得发亮。那道被磨平的刻痕里,竟嵌着粒小小的河卵石,石面上还留着被水冲刷的圆润弧度,像被谁特意嵌进去的。他忽然想起师傅说过的话,那年师傅躺在病床上,手里还攥着块从护城河捡的鹅卵石:"河底下的石头最懂水的脾气,它们被磨圆的每一寸,都是水的形状。"
窗外传来消防车的警笛声,由远及近又慢慢远去。小李拿着手机跑进来,运动鞋在地板上蹭出刺耳的声响,他兴奋地喊着:"护城河西段的裂缝堵住了!监测站说水位开始回落了!小王工程师让我告诉您,按照您说的,根据月相调整了泄洪时间,效果特别明显!"
老周没有抬头,他正用铅笔在笔记本上画下那粒卵石,笔尖在纸上反复涂抹,想画出石面上被水冲刷的纹路。阳光透过玻璃照在铜壶上,壶身上的水渍在光线下舒展,像条刚从冬眠中醒来的河,正慢慢漫过两千年前的月光。他忽然明白那道被擦掉的水渍是怎么回事了,一定是有个和自己一样的人,在水位退去后,用手反复摩挲着刻痕,想记住那个危险的高度。
展厅的钟表指向下午三点,秒针走动的声音里,老周仿佛听见水滴落在铜壶里的轻响,一声,又一声,像在数着河里的月亮,也数着岸边的人。修复师已经清理完铜壶,正在填写修复记录,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和水滴声奇妙地重合在一起。
老周合上笔记本,封面上的水渍已经干透,留下淡淡的印子。他想起师傅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水是有记性的。"现在他终于懂了,水的记性不在河里,而在那些被水浸泡过、抚摸过、刻划过的东西里,在铜壶的刻度里,在鹅卵石的纹路里,在一代代守河人的手纹里。
走出展厅时,他看见小李正对着铜壶拍照,准备更新文物介绍牌。老周走过去,指着铜壶说:"记得在介绍里加上一句,它记录的不只是时间,还有水的记忆。"小李点点头,手机屏幕里的铜壶映着窗外的云,像沉在水底的月亮。
护城河的水位还在缓慢回落,老周站在桥上望着河水,阳光在水面碎成金片。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三十年前捡到的那块水纹汉砖,砖面上的波浪纹被摩挲得发亮。他把砖轻轻放在桥栏上,让它晒晒太阳,就像当年师傅做的那样。
手机响了,是小王发来的消息,说监测数据已经同步给了博物馆,希望能帮助研究那只铜壶。老周回了个"好",抬头时看见一群孩子在岸边写生,画板上画着护城河和远处的桥,其中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往画里添一轮圆月,她说:"老师说月亮会跟着河水走。"
老周笑了,他想起铜壶里的那粒鹅卵石,或许正是两千年前的某个孩子,在河边捡来放进铜壶的。水流过两千年,把石头磨成了月亮的形状,也把记忆磨成了永恒的刻度。他摸出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铜壶记水,水记时光,时光记人。风从河面吹过来,带着潮湿的气息,像铜壶上未曾干透的水渍。
喜欢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