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愣了一下,他听说过新的锄头,是铁管做的锄把,比木头的轻,而且不容易断。但他看了看手里的铁锄,又想起爹的样子,摇了摇头说:“谢谢周支书,我这把锄还能用,就不领新的了。”老周愣了愣,随即笑了,说:“行,你要是想换了,随时去公社说。”
回到家时,媳妇正在灶台前烧火,看见他们回来,赶紧站起来,接过李建国手里的铁锄,说:“快放下歇歇,我把粥热一热,再炒个咸菜,咱们吃饭。”她的手上也沾着面,是中午擀面条剩下的,案板上还放着几个没包完的菜包子,是用昨天剩下的白菜做的馅。
李建国坐在门槛上,看着媳妇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妮子,正在院子里给鸡喂食。鸡是去年养的,一共五只,每天能下三个蛋,妮子总说要把蛋攒起来,等过年的时候给爹煮着吃。他伸手摸了摸放在身边的铁锄,锄尖上的泥已经干了,用指甲一抠,就能掉下来一小块。他想起白天在地里刨土时,锄尖碰到了一块石头,发出“当”的一声响,震得他手心发麻。当时他还以为锄刃崩了,赶紧捡起来看,却发现只是沾了点石屑,擦干净后,锄刃还是亮的。
“吃饭了。”媳妇把菜包子端上桌,又盛了三碗玉米粥。妮子赶紧拿起一个包子,递到李建国手里,说:“爹,你吃这个,这个馅多。”李建国接过包子,咬了一口,白菜的清爽混着面粉的香味,在嘴里散开。他看了看媳妇,媳妇正看着妮子笑,眼睛里满是温柔。
吃完饭,妮子去写作业了,媳妇收拾碗筷,李建国则拿着铁锄,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用一块破布擦锄刃。月光从天上洒下来,落在锄刃上,映出一道淡淡的光。他想起白天老周说的新农具,心里其实也动过念头,新锄头确实好用,能省不少力气。但他一想到这把铁锄陪了爹十几年,又陪了自己十几年,就舍不得换。这把锄不仅是个农具,更是爹的念想,是家里的根。
“在想什么呢?”媳妇走过来,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件缝了一半的衣服,是给妮子做的,布料是去年公社发的,浅蓝色的,妮子很喜欢。
“没什么,就是在想明天能不能把剩下的地刨完。”李建国把擦干净的铁锄靠在墙上,锄刃在月光下闪着光。媳妇看了看铁锄,又看了看他,说:“我知道你舍不得这把锄,其实我也舍不得。你爹当年用这把锄,养活了咱们一家,现在咱们用它,也能把日子过好。”
李建国点点头,伸手握住媳妇的手。媳妇的手很凉,却很有力,是常年干活练出来的。他想起刚结婚的时候,媳妇第一次跟他去地里,连锄头都不会握,还是他手把手教的。如今,媳妇不仅会刨地,还会种庄稼,家里的几亩地,全靠她和自己一起打理。
“明天我跟你一起去地里,帮你刨地。”媳妇说,“妮子明天上学,我在家也没什么事,正好能搭把手。”
李建国摇摇头,说:“不用,你在家看着妮子就行,地里的活我一个人能搞定。再说,你昨天刚去公社磨了面,也累了,该歇歇。”
“不累,”媳妇笑了笑,“咱们是夫妻,就得一起干活,一起把日子过好。你忘了,当年你爹和你娘,不也是一起在地里干活,才把你拉扯大的吗?”
李建国没说话,只是看着墙上的铁锄。月光落在锄把上,把木纹照得清晰起来,他仿佛又看见爹的手,正握着锄把,在地里刨土。那时候的爹,比现在的他还年轻,却已经有了白发,是为这个家操的心。
第二天一早,李建国醒的时候,天刚蒙蒙亮。媳妇已经起来了,正在灶台前烧火,锅里煮着玉米粥,还有昨天剩下的菜包子。妮子还在睡觉,小脸红扑扑的,嘴角还带着笑,不知道梦见了什么。
吃完饭,李建国扛着铁锄,媳妇拿着一个竹篮,里面放着水壶和两个菜包子,一起往地里走。路上遇见了几个早起的村民,都笑着跟他们打招呼,说他们是村里最勤快的夫妻。李建国笑着回应,心里却暖暖的。
到了地里,媳妇拿起铁锄,学着他的样子刨地。虽然动作不如他熟练,却很认真,每一下都刨得很深。李建国看着她,想起昨天晚上她说的话,心里突然觉得,不管日子有多难,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有这把铁锄,有这片土地,就什么都不怕。
太阳慢慢升起来,把土地晒得暖洋洋的。铁锄扬起又落下,带起的泥土里,混着青草的香味,还有阳光的味道。李建国刨着土,突然看见土里有一粒种子,已经发了芽,是去年掉在地里的玉米种。他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挖出来,递给媳妇,说:“你看,这粒种子还活着,咱们把它种在最肥的地方,秋天说不定能结个大玉米。”
媳妇接过种子,笑着说:“好,咱们就把它种在那边,让它好好长。”说着,就蹲下来,在地里挖了个小坑,把种子放进去,又用土埋好,还浇了点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