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摇头道:“臣的意思是,朝廷的旨意继续执行,不过可以暗中吩咐下去,只做做样子,至于白莲教盯上淮安府的事,权当做不知道,而且,还要下旨命王永和继续加征民夫,六万不够,那就十万,白莲教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
朱祁镇暗暗点头,宋顾惜没有死,白莲教肯定知道这个消息,如果朝廷不为所动,反而会让人怀疑,不如虚张声势一番,以此掩盖朝廷对淮安府的安排。
于谦继续说道:“接下来就是关于南京的兵力,臣建议皇上发一道旨意,命靖安郡王就藩,南京出兵护送,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把南京兵马调走,如此一来,白莲教和倭寇必会有所动作。”
“引蛇出洞,接下来平叛兵马怎么安排?如何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调集兵马?”
“臣建议,不能大规模调集兵马,可以事先安排少量精锐前往南京,等待时机和对方决战,臣估计过对方的兵力,至多不超过五万人,依靠新式火器,只需几千人足以歼灭之!”
朱祁镇飞速思索于谦的计策,加征民夫,调离南京的兵马,靖安郡王张辅就藩……
若自己是白莲教,定忍受不住这样的诱惑。
这样一来,只需要一支全员装备燧发枪的精锐部队出击,便可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朕还有个问题,淮安府的民夫怎么办?难道真的等着白莲教煽动他们造反?”
这些可都是大明子民,他们是无辜的。
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白莲教利用,然后死于战火。
于谦说道:“臣有办法让白莲教的诡计失效,请皇上放心,这些民夫不会造反的!”
“哦?”
朱祁镇满脸疑惑,这么多人,你管得了?
就算是十万训练有素的士兵,若是管理不善,随时有哗变的可能,更何况是十万拼凑起来的民夫!
“臣向皇上请命,亲自去一趟淮安,至于兵马调动,不如就交给三千营,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朱祁镇对三千营的战斗力很有信心,这是自己手下的精锐部队,目前正在训练全员装备燧发枪,俨然已经转变为一支现代化作战部队,对付白莲教乱党和倭寇,想来没什么问题。
至于于谦请命,亲自去淮安府,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必须你去吗?王永和不行?”
“臣还是亲自去一趟吧,否则的话,从淮安到京师,来回传递信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战事随时可能开启,遇到突发情况,王侍郎可能来不及做出反应。”
“你若走了,兵部怎么办?”
“可以命左侍郎暂代尚书职,更有皇上在京师亲自坐镇指挥,想来不会出什么问题。”
朱祁镇细细琢磨许久,于谦的法子可行,至于淮安府民夫之事,既然他说有办法,肯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那好,就这么定了,你下去安排!”
于谦行礼告退,朱祁镇吩咐金英,宣张辅进宫。
张辅接到圣喻,便风尘仆仆赶过来。
皇上北伐之时,将他留在京师,每天除了等漠北的战报,基本上没啥事做。
再加上自己顶着个郡王的名头,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若是再不找点事情做做,怕是要憋出毛病来了。
“臣叩见皇上!”
“张卿家不必多礼,来人,看座!”
金英搬来一只锦墩,张辅谢过之后,前身坐下。
“不知皇上召见老臣,有何吩咐?”
朱祁镇开门见山地说道:“朕想问问卿家,准备何时就藩?”
张辅顿时一个激灵,又站起来。
“皇上准备让老臣……就藩?”
“当然了!”
朱祁镇摆摆手,说道:“别紧张,坐下说!”
张辅小心翼翼地坐下,说道:“老臣随时可以就藩,只不过……需要向朝廷借些兵力。”
开玩笑,你把我封到安南国去了,我不带兵,怎么就藩?
难道要我过去跟人说,这是我的地盘,你们让开!
恐怕唯一的结果,就是被人砍成肉泥……
朱祁镇当然也明白这一点,直接说道:“卿家需要多少兵马,但说无妨!”
“这个……这个……”
张辅顿时犹豫起来,因为自己就藩,就相当于向安南宣战,朝廷准备好了吗?
刚打完漠北,又要打安南,大明禁得起这么折腾吗……
“皇上,此事是否需要从长计议?”
并非张辅没这个胆量,曾经征安南就是他亲自带队,现在要打可以,至少要准备一下吧!
若是像正统十四年那样,今天说出兵,三天后就出发,那不是打仗,是送人头。
朱祁镇问道:“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够吗?”
张辅点点头,一个月虽然有些仓促,勉强也够了。
只不过,他不理解,为何皇上急着赶他走。
莫不是打仗打上瘾了?
“老臣估计,最少要向朝廷借五万兵马,皇上请放心,只要臣到达封地,必第一时间交出兵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