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苗药香
陈静对着镜子转动脖颈时,左肩的刺痛突然窜出来,像条潜伏的蛇缠住肩胛骨。浴室镜子蒙着层水汽,映出她眼底的疲惫——为了赶完华尔街的季度财报,她已经在电脑前蜷了三个通宵。伸手抹掉镜子上的雾,指腹触到冰凉的玻璃,忽然想起外婆家那面黄铜镜,总被柴火熏得发黄,却能照见她攥着艾草奔跑的童年。
手机在浴袍口袋里震动,是医院的复诊提醒。她划开屏幕,无意间点开那个带着银饰图案的APP。淡蓝色的启动页上,苗族百鸟裙纹样缓缓展开,像忽然推开了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去年回湘西探亲时,龙医师的诊所就在这样的木门后,药柜上摆着玻璃罐,里面泡着何首乌和地龙,阳光穿过木窗棂,在药粉袋上投下格子影子。
"陈女士,好久不见。"龙医师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时,陈静正把左手放在光线最好的窗台。老人穿着靛蓝对襟褂子,领口别着枚银蝴蝶,背景里隐约有碾药的声音,"这次是哪里不舒服?"
摄像头自动聚焦在她的手掌上,5G信号格在角落稳稳地满格。电子图谱瞬间生成,掌纹被红线标成河流网络,食指根那道青筋格外醒目。陈静看着屏幕里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指甲缝里还嵌着草药渣——去年在苗寨,就是这双手按住她的颈椎,说她"气郁成结,该多看看山"。
"左肩一直痛,抬臂都费劲。"她试着举高胳膊,刺痛让眉头下意识蹙起。公寓窗外是曼哈顿的玻璃森林,钢筋水泥把天空切成碎片,哪里有苗寨那样连绵的青山。
龙医师的指尖在虚拟手掌上游走,划出的轨迹像在编织苗绣:"你这是长期伏案,加上纽约的暖气太燥,气血瘀在肩井穴了。"多语言系统立刻弹出英文翻译,但陈静瞥了眼就切回中文。那些带着湘西口音的术语多亲切,"气血"比"血液循环"更像外婆药罐里熬出的词,带着点微苦的回甘。
全息投影突然在茶几上方亮起时,陈静吓了一跳。龙医师的虚拟影像比真人略小,却栩栩如生,靛蓝褂子上的苗绣纹样清晰可见。老人侧身示范推拿手法,肩胛骨的3D模型同步亮起,几个穴位像星子般闪烁。
"按这里,"虚拟影像的手指点向颈侧,"感觉到酸胀就对了。"陈静跟着抬手,指尖刚触到皮肤,投影立刻调整角度,"再往下半寸,对,就是这里。"
客厅的落地钟敲了两下,正是纽约的下午两点。陈静忽然注意到龙医师身后的竹楼窗外,天光已经泛黄。"您那边快天黑了吧?"她想起时差,有点过意不去。去年儿子出水痘,她凌晨三点急得乱转,也是这样吵醒了龙医师。
"山里黑得早。"龙医师笑起来,银手镯在屏幕上晃出细碎的光,"你看,白鹭都归巢了。"他侧过身,镜头里果然掠过几只白鹭,翅膀在暮色里划出银弧。陈静忽然想起外婆家的池塘,傍晚总有白鹭栖息,翅膀扑棱的声音混着捣药的木杵声,是她童年最安稳的背景音。
诊疗进行到一半,门铃响了。陈静透过猫眼看见快递员,想起是上周订的砂锅到了。去年龙医师教她熬药时特意叮嘱:"铝锅伤药性,得用砂锅才好。"她趿着拖鞋开门,回来时发现龙医师正对着镜头展示什么。
"你看这个。"老人举起个巴掌大的竹篮,里面铺着新鲜艾草,叶片上还挂着水珠,"这是今早刚采的,给你入药正好。"屏幕下方突然跳出个二维码,陈静扫开,竟链接到贵州的种植基地。实时画面里,穿蓝布衫的药农正弯腰采收,晨露在艾草叶上闪着光,远处的苗寨炊烟袅袅。
"现在的年轻人真能想办法。"龙医师把艾草放进竹筛,"说是什么区块链溯源,让你们放心。"老人显然对这些新词不太熟,说的时候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笑,像个被考问功课的孩子。
陈静忽然想起儿子的水痘。西医耸肩说只能等自愈,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平台问诊,龙医师教的草药泡澡方竟那么管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都是苗岭常见的植物,在纽约的中药房却要高价。"您开的药粉能直邮,真是太方便了。"她由衷地说。
电子处方弹出来时,陈静注意到药材清单旁多了样东西。"苗绣药囊?"她想起去年在苗寨看到的,绣着驱邪纹样的布袋里装着驱蚊草药,"是给我的吗?"
"给你邻居的。"龙医师调着药秤,秤砣是只银鱼造型,"上次你说她对花粉过敏,这个里面装的苍术、白芷,能避避邪祟。"老人忽然意识到什么,补充道,"用你们的话说,就是能缓解过敏。"
陈静忍不住笑了。去年她随口提过邻居苏珊总在春天打喷嚏,没想到龙医师记在心上。苏珊的丈夫是建筑师,帮她重新设计过厨房,现在两家常隔着篱笆递些自制点心。"她肯定会喜欢的,"陈静想象着苏珊收到苗绣时的惊喜,"她一直对东方文化很着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