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纹注意到几个人聚在一起,好奇地询问。
“我们在看珠宝。”
阿贞说着,拿起一本杂志打开,“阿纹,你觉得这个手镯如何?”
“挺好的。”
李纹随意瞥了一眼,随口说道。
他是个直脾气的人,这些事完全搞不懂,只要她们高兴就行。
“说到这个,阿纹,我记得你还有个金铺吧。”
李欣欣忽然对李纹说道。
“没错,是有这么个金铺。”
李纹猛然想起这事。
这金铺还是洪爷上次为了赔罪送他的。
从那时起,李纹只提过一次,之后便没再过问。
“这样吧,明天我带你们去看看我家的金店。”
李纹对他们说道。
既然是自家的,想要什么都行。
“这可不行,我最近实在太忙了。”
乐慧贞苦笑着摇头。
她也想陪李纹一起逛,但实在抽不出空。
“对了,星辰报业现在怎么样了?”
李纹问乐慧贞。
自从星辰报业创办后,他基本就没怎么关注过。
“阿纹,你猜猜,我们每天能卖出多少份报纸?”
乐慧贞眼睛亮亮地问。
“多少?”
李纹思索片刻,试探着说:“五万份?”
五万份已经很多了,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万,一年差不多近两千万。
对新成立的报纸来说,有这样的销量已经很好了。
扣除各种费用后,利润也不少。
“不对,再猜猜。”
乐慧贞摇摇头。
“十万?”
李纹顿时来了精神。
“不是五十万份吗?”
乐慧贞笑意盈盈地说。
“什么?五十万份?”
李纹听后愣住了。
五十万份报纸,这数字相当惊人。
后世的东方日报,在鼎盛时期日销量也仅达五十三万份。
“为什么这么多?”
李纹疑惑地问,“这已经超过东方日报了吧。”
他心里想着,他们的报业集团刚成立没多久,而东方日报已有多年历史。
“阿纹,别想了,东方日报现在的日销量接近百万份,我们还有差距。”
乐慧贞轻摇着头说。
李纹这才意识到,这个世界里的香江已大不同往昔。
七百万人口的香江,东方日报能卖出五十万份,而在人口达两千万的香江,百万销量并不稀奇。
按每份报纸一元算,一个月收入三千万元港币,一年就有三亿多元。
扣除成本,盈利过亿完全有可能。
“其实我们也做得不错,日销五十万份报纸呢。”
李纹脸上挂着笑意说道。
虽然还没赶上东方日报,但星辰日报才成立多久,东方日报却已有近十年历史。
不到一年时间,就达到东方日报一半的销量,已经很不错了。
“差得远呢,”
乐慧贞摇头道,“东方报业集团单靠东方日报就能日销百万份。
而我们有娱乐报、时报、日报、经济报等,全加起来才五十万。
娱乐报销量最高,日销三十万份,剩下的由星辰日报、时报、经济报等分摊。”
正因为如此,星辰娱乐报无所顾忌,从明星隐私到八卦新闻,几乎无一遗漏。
当然,他们的报道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绝不会虚构内容。
“接下来,我打算重点发展时报、经济报等项目。”
乐慧贞描绘着自己的发展规划。
至于日报业务,暂时维持现状即可。
待这些报纸稳固根基后,再与东方日报竞争市场份额。
“你就按计划执行吧。”
李纹轻松地说道。
在报业集团中,他的职责只是为阿贞提供支持,其他事务均由她自主管理。
“资金是否充足?”
李纹询问道。
现阶段处于创业初期,招聘了大量员工,因此可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目前缺口约为五百万。”
乐慧贞回答。
主要是用于支付员工工资。
星辰报业起步时规模较大,开销自然不小。
简单来说,目前星辰报业有七百多名外派记者,七十多位撰稿人,编辑及主编总计十余人。
此外还有各类后勤人员。
整体算来,星辰报业现有员工近千人。
若以每人每月工资两千估算,仅工资支出便达两百万,加上绩效和奖金等。
不同岗位薪资有所差异,例如编辑和主编的薪酬更高。
如此一来,单月人员开支便需三百万元。
印刷报纸同样需要资金,他们暂时没有自建印刷厂,因此每份报纸的印刷成本是两毛钱。
报纸零售价是一块一份,但提供给报刊的批发价通常只有七毛。
也就是说,每份报纸的利润大约是五毛,日销五十万份的话,总利润就是二十五万。
然而,每月仅员工工资就需要三百万,扣除后反而亏损二百七十五万。
由此可见,看似庞大的销售量仍在亏本经营。
这一切源于他们扩张过快,而东方日报至今仍专注于日报业务,未涉足其他领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