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甲午初一,汉武帝亲自到高里山祭地,祭祀后土神,还到渤海边上,想遥祭蓬莱仙山,盼着能见到神仙的居所。春天回到长安后,因为柏梁台被烧了,就改在甘泉宫召见诸侯,接受年度汇报,还在甘泉宫给诸侯修建了府邸。
有个叫勇之的越人说:“我们越地的风俗,房子被火烧了再重建,一定要建得更大,这样才能镇住灾祸。”汉武帝一听,马上安排修建建章宫,规模宏大,号称有千门万户。东边建了凤阙,高二十多丈;西边是唐中,有几十里长的虎圈;北边挖了个大水池,池中的渐台高二十多丈,叫太液池,池里还造了蓬莱、方丈等模拟海中神山的景观,还有各种龟鱼造型;南边有玉堂、璧门等建筑。还建了神明台、井干楼,高达五十丈,用辇道连接起来,这宫殿修得,主打一个奢华气派。
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人上书:“现在的历法太乱了,该重新制定了。”汉武帝让儿宽和博士赐等人一起商议,大家觉得应该采用夏历。夏天五月,汉武帝下令让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人一起编写《太初历》,规定以正月为一年的开头,崇尚黄色,用五作为主数,还确定了官职名称,调整音律,制定了宗庙和百官的礼仪,把这些作为固定的制度,流传后世。
匈奴的儿单于生性好战,国内百姓都人心惶惶,再加上又遭遇天灾,牲畜死了很多。匈奴左大都尉派人偷偷告诉汉朝:“我想杀了单于投降汉朝,但汉朝太远,要是派兵来接应我,我马上动手!”汉武帝就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在塞外修建受降城,准备接应。
秋天八月,汉武帝跑到安定视察。
出使西域的汉朝使者回来说:“大宛有好马,藏在贰师城里,不给我们。”汉武帝派壮士车令等人带着千金和金马去换。大宛王和大臣们一商量:“汉朝离我们这么远,盐泽那片地方道路难走,北边有匈奴骚扰,南边又缺水草,很多地方还荒无人烟,汉朝使者几百人一批来,经常缺吃的,死了一大半,就这还能派大军来?他们能把我们咋?贰师城的马,那可是我们大宛的宝马!”坚决不把马给汉朝使者。汉朝使者一气之下,说了些狠话,还把金马砸了就走。大宛的贵族们也怒了:“汉朝使者太看不起我们了!”等汉朝使者离开,就让东边的郁成王半路拦截,杀了使者,抢了财物。
汉武帝得知后,直接气炸!之前出使过大宛的姚定汉等人说:“大宛军事力量弱,只要派三千汉兵,用强弩射击,就能把他们全灭了。”汉武帝之前派浞野侯赵破奴带着七百骑兵就俘虏了楼兰王,觉得姚定汉说得有道理。而且他还想给宠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封侯,就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发附属国六千骑兵和各郡国的不良少年几万人,去攻打大宛。目标是到贰师城取回好马,所以封他为贰师将军。赵始成担任军正,之前被封侯的王恢负责做向导,李哆任校尉,掌管军事。
司马光评论说:汉武帝想给宠姬李氏的哥哥封侯,就派李广利带兵去攻打大宛,他觉得没功劳就不封侯,这样才不违背高祖刘邦的约定。但军事可是大事,国家安危、百姓生死都系于其上。随便派个人去,想侥幸立功来达到封侯的目的,还不如直接无功封侯呢。汉武帝只看到了封侯的规矩,却没考虑到任命将领的重要性,说他能遵守先帝的约定,我看言过其实。这一年,中尉王温舒因为非法牟利,按罪要灭族,他选择自杀;当时他的两个弟弟和两家姻亲,也各自因为其他罪名被灭族。光禄勋徐自为感叹:“太惨了!古代有灭三族的刑罚,王温舒竟然同时牵连五族!”
这一年,关东地区爆发大规模蝗灾,蝗虫一路向西飞到敦煌,简直是灾难现场。
评论
元封五年至太初元年,汉武帝统治下的汉朝,在政治、军事、外交与文化等领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既有开疆拓土的辉煌成就,也暴露出诸多统治隐患,折射出这位雄主晚年复杂的政治生态与历史局限性。
政治与制度:集权强化与人才焦虑并存。汉武帝通过设置十三部刺史,构建起严密的地方监察体系,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维护了庞大帝国的统治秩序 。但随着卫青等名臣离世,人才断层问题凸显,汉武帝下诏求“非常之人”,反映出其对统治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侧面印证了权力核心层的潜在危机。
军事行动:战略雄心与决策失误交织。在西南夷、西域方向,汉朝持续推进扩张战略,虽打通了部分区域,但在昆明受困、与大宛冲突等事件,暴露出军事行动的盲目性与战略规划的不足。尤其是为给宠臣李广利封侯而远征大宛,将军事行动沦为满足私欲的工具,司马光尖锐批评此举违背“无功不侯”原则,不仅消耗国力,更损害了军队公信力与国家战略的严肃性。
外交博弈:恩威并施下的脆弱平衡。汉朝与乌孙和亲、对西域诸国的厚赏拉拢,展现出灵活的外交策略,成功扩大了影响力。然而,西域诸国在汉匈之间摇摆不定,说明汉朝尚未建立绝对优势。匈奴“儿单于”继位后战略收缩,双方在边境维持脆弱的对峙,暴露出长期战争后双方均需休养生息的现实。
文化与民生:改革创举与社会矛盾共生。《太初历》的制定统一历法、规范礼仪,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与文化制度的重大进步,彰显了汉朝文化自信。但汉武帝频繁巡游、大规模修建宫殿(如建章宫),加之蝗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百姓负担沉重,民生困苦。王温舒因贪腐被诛且牵连五族,反映出吏治腐败与社会矛盾的加剧。
这一时期的汉朝,表面上维持着“大一统”的强盛气象,但内部隐患已现。汉武帝晚年的个人私欲膨胀、军事决策失误与民生忽视,为后续的统治危机埋下伏笔。其历史启示在于:即便强大如汉帝国,若统治者背离务实原则,滥用权力,也终将面临盛极而衰的命运,为后世治国理政敲响警钟。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