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在寿春称帝了,自称仲家,把九江太守任命为淮南尹,还设置了公卿百官,像模像样地举行了祭天祭地的仪式。沛相陈珪,是陈球的侄子,年轻的时候和袁术有交情。袁术写信召陈珪来,还把他儿子抓去当人质,一定要陈珪来归附自己。陈珪回了封信说:“曹将军复兴国家的典章制度,打算平定那些凶暴邪恶的势力,我还以为您会和他齐心协力,辅佐汉室呢。可您却阴谋叛乱,这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啊。您想让我为了私利依附于你,我就是死也做不到!”袁术想让原来的兖州刺史金尚当太尉,金尚不答应,还偷偷逃走了,袁术一气之下就把他给杀了。
三月,朝廷下诏让将作大匠孔融持符节去任命袁绍为大将军,同时督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
夏天,五月,闹起了蝗灾。
袁术派使者韩胤去把自己称帝的事儿告诉吕布,顺便想把吕布的女儿接过去完婚,吕布就把女儿送出去了。陈珪担心徐州和扬州联合起来,以后的麻烦就没完没了了,就跑去劝吕布说:“曹公奉迎天子,辅佐国政,将军您应该和他一起出谋划策,共同成就大业。现在您要是和袁术结亲,肯定会落个不义的名声,而且就像累起来的鸡蛋一样危险啊!”吕布本来就因为之前袁术不接纳自己而心怀怨恨,这会儿女儿已经在路上了,他赶紧派人追回来,取消了婚约,还把韩胤给绑起来,送到许县的集市上砍了头示众。陈珪想让儿子陈登去拜见曹操,吕布坚决不同意。正好这时朝廷下诏任命吕布为左将军,曹操还亲自给吕布写了封信,言辞很是安慰接纳。吕布高兴坏了,马上派陈登带着奏章去许县谢恩,顺便给曹操回封信。陈登见到曹操后,就跟曹操说吕布这人有勇无谋,轻易就会改变立场,应该早点想办法对付他。曹操说:“吕布这家伙野心勃勃,确实很难长期控制,要不是你,还真难看清他的真面目。”于是给陈珪增加俸禄到中二千石,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临别时,曹操拉着陈登的手说:“东边的事儿,就交给你啦。”还让陈登暗中召集部众,作为内应。一开始,吕布让陈登帮自己向曹操请求当徐州牧,没成,陈登回来后,吕布气得拔出戟砍桌子,说:“你爹劝我跟曹操合作,跟袁术断绝婚约,现在我什么都没得到,你们父子俩却地位显赫,我这是被你们给耍了啊!”陈登面不改色,慢悠悠地回答说:“我见到曹公后,曹公说:‘养将军就像养老虎,得让它吃饱肉,不然它就会咬人。’我就说:‘曹公您说得不对,应该是像养鹰,饿的时候它才听使唤,吃饱了就飞走啦。’曹公就是这么说的。”吕布听了,气才消了。
袁术派他的大将张勋、桥蕤等人,联合韩暹、杨奉,带着几万步兵和骑兵,气势汹汹地朝着下邳杀过来,分七路攻打吕布。吕布当时只有三千士兵,四百匹马,心里害怕打不过,就对陈珪说:“现在袁术的军队打过来,都是因为你出的主意,你说咋办吧!”陈珪说:“韩暹、杨奉和袁术,他们就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事先又没商量好,根本团结不起来。我儿子陈登分析过,他们就像绑在一起的鸡,没办法一起安稳地待着,马上就能分开。”吕布听了陈珪的计策,给韩暹、杨奉写了封信,说:“二位将军亲自护驾,而我亲手杀了董卓,咱们都立过大功。现在怎么能跟袁术这种乱臣贼子混在一起呢!不如咱们一起合力打败袁术,为国家除害。”还答应把袁术军队的物资都分给他们。韩暹、杨奉看了信特别高兴,马上改变主意,听从吕布的安排。吕布带兵前进,到离张勋营地百步远的地方,韩暹、杨奉的士兵同时大喊,一起冲向张勋的营地,张勋等人吓得四散而逃,吕布的士兵乘胜追击,斩了张勋手下十员大将的脑袋,其他被杀伤和掉进水里淹死的士兵几乎没剩下几个。吕布接着就和韩暹、杨奉合兵一处,朝着寿春进发,水陆并进,一直打到钟离,一路上烧杀抢掠。回来的时候,他们渡过淮水北岸,还留了封信羞辱袁术。袁术亲自带着五千步兵和骑兵,在淮水岸边耀武扬威,吕布的骑兵都在淮水北岸大声嘲笑他们,然后才回去。
评论
建安二年的这段历史,如同一幅浓缩的乱世画卷,将权力角逐中的人性百态、战略博弈的生死抉择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淯水之败的血色悲壮,到“十胜十败”论的战略洞见,再到诸侯间的合纵连横,每一个片段都折射出三国时代的残酷与智慧。
淯水之难:欲望与忠诚的碰撞
曹操征讨张绣的这场战役,本可兵不血刃收编势力,却因一时私欲酿成大祸。纳张济之妻的行为,不仅触碰了乱世中“降者不辱”的潜规则,更暴露了曹操性格中轻佻自负的一面。在注重宗族伦理的汉末社会,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张绣及其部众的羞辱,直接点燃了叛乱的导火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