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庚寅年)
春天,曹操下了一道命令,说:“孟公绰要是去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是游刃有余,但当不了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要是非得用廉洁之士,那齐桓公还怎么称霸天下呢!你们要帮我发现那些出身低微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举荐,我要任用他们!”
二月初一,乙巳日,发生了日食。
冬天,曹操在邺城修建了铜雀台。
十二月己亥日,曹操又下了道命令,说:“我当初被推举为孝廉,自己觉得本来就不是那种隐居山林、有名气的人,担心被世人看作平庸之辈,就想好好推行政治教化,树立自己的名声。所以在济南任职时,我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人才。结果这样做让那些豪强权贵很生气,我怕给家族招来灾祸,就借口生病,回到家乡。那时我年纪还轻,就在谯县东边五十里的地方盖了间书房,打算秋夏两季读书,冬春两季打猎,计划这样过二十年,等天下太平了再出来做官。但没能如愿,后来被征召为典军校尉,我就又想为国家讨伐叛贼,立下战功,好让自己死后墓碑上能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的志向。后来遇上董卓之乱,我就起兵讨伐。之后兼任兖州刺史,打败并收降了三十万黄巾军;又讨伐袁术,把他逼得走投无路,最终穷途而死;打败袁绍,还杀了他两个儿子;接着平定刘表,基本统一了天下。我现在身为宰相,作为臣子已经尊贵到了极点,比我之前期望的还要好。要是国家没有我,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可能有人看我势力强大,又觉得我不信天命,就胡乱猜测,说我有不臣之心,我一直为此心里不痛快。所以跟你们讲讲这些心里话,这都是肺腑之言。但要是让我现在就交出兵权,把权力还给朝廷,回到武平侯的封国,那是不行的。为啥呢?我实在担心一旦没了兵权,就会被人谋害。这既是为子孙考虑,也是因为我要是倒台,国家就危险了。所以我不能为了虚名,而遭受实际的灾祸!不过我同时受封四个县,有三万户的食邑,我有什么德行能承受得起呢!现在天下还没太平,我不能让出职位;至于封邑,可以辞掉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这三个县交回去,这三个县有两万户,我只保留武平的一万户食邑,这样也能减少一些别人对我的指责。”
刘表以前的很多下属都归附了刘备,刘备觉得周瑜给他的地盘太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就亲自到京口去见孙权,请求都督荆州。周瑜给孙权上疏说:“刘备有枭雄的姿态,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熊虎般的猛将,肯定不会长期屈居人下,被人驱使。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把刘备迁到东吴,给他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多给他美女和好玩的东西,让他沉迷享乐;再把关羽、张飞分开,各置于不同地方,这样像我这样的将领就能挟制他们去打仗,大事就可以成功了。现在轻易割让土地,资助他们发展,让这三个人都在战场上,恐怕就像蛟龙得到云雨,他们终究不会是池中之物啊。”吕范也劝孙权把刘备留下。但孙权考虑到曹操在北方,正是广揽英雄的时候,就没听从他们的建议。刘备回到公安后,过了很久才听说这件事,感叹道:“天下有智谋的人,想法都差不多啊。当时孔明劝我别去,他也是担心这一点。我当时形势危急,不得不去,这一趟实在太危险了,差点就落在周瑜手里!”
周瑜到京口去见孙权,说:“曹操刚吃了败仗,现在正担心内部问题,短期内没法和将军您大规模交战。我请求和奋威将军一起进军,夺取蜀地,吞并张鲁,然后留下奋威将军坚守那里,和马超结成联盟互相支援。我回来后,和将军您占据襄阳,进逼曹操,这样就可以图谋北方了。”孙权答应了他。这里说的奋威将军,是孙坚弟弟的儿子,名叫孙瑜,当时担任丹阳太守。周瑜返回江陵准备出征的行装,在路上生病,病情严重,他给孙权写信说:“人的寿命长短是注定的,我倒没什么可惜的;只是遗憾自己的小志向还没实现,不能再听从您的命令了。现在曹操在北方,边境战事还没平息;刘备寄居在荆州,就像养着一只老虎。天下的局势变幻莫测,现在正是大臣们忙得顾不上吃饭,您操心国事的时候啊。鲁肃忠诚刚正,遇事不随便应付,可以接替我。如果我说的这些能被采纳,我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了!”周瑜最后在巴丘去世。孙权听说后非常悲痛,说:“公瑾有辅佐帝王的才能,现在突然英年早逝,我以后还能依靠谁啊!”孙权亲自到芜湖迎接周瑜的灵柩。周瑜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孙权给大儿子孙登娶了周瑜的女儿;任命周瑜的大儿子周循为骑都尉,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小儿子周胤为兴业都尉,把宗室女子嫁给他。当初,周瑜和孙策是好朋友,吴太夫人又让孙权像对待兄长一样尊敬周瑜。当时孙权的职位是将军,各位将领和宾客对他的礼节还比较简单,只有周瑜最先对孙权恭敬有加,行臣子的礼节。程普因为自己年纪大,多次欺侮周瑜,周瑜都克制自己,始终不和他计较。后来程普自己对周瑜既敬佩又亲近,还告诉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