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三年(公元251年,辛未年)
春天正月,王基、州泰攻打吴国军队,把吴军打得落花流水,好几千吴兵投降。
三月,朝廷让尚书令司马孚做了司空。
夏天四月甲申日,任命王昶为征南大将军。
壬辰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太尉王凌听说吴国人把涂水给堵住了,就想借着这个机会出兵,他把各路军队都整顿好,上奏章请求去讨伐敌人,但皇帝下诏没答应。王凌不死心,派将军杨弘把自己想废掉皇帝、另立他人的计划告诉兖州刺史黄华,没想到黄华和杨弘一起把这事报告给了司马懿。司马懿带领中军,顺着水路来讨伐王凌。他先下了道赦免王凌罪行的诏书,又写了封信劝王凌,没过多久大军就悄悄到了百尺。王凌一看这形势,知道自己没辙了,就一个人乘船出去迎接司马懿,还派属官王彧去谢罪,把自己的印绶、符节这些都交出去。司马懿的军队到了丘头,王凌把自己绑起来,在水边等着,司马懿按照诏书的意思,派主簿去给王凌解开了绳子。
王凌觉得自己都被赦免了,再加上以前和司马懿关系也不错,就没多想,直接坐着小船想靠近司马懿。结果司马懿派人拦住他,让他的船停在淮河中间,和自己的船相距十多丈。王凌这才明白司马懿对自己有戒心,就远远地对司马懿说:“你要是写封信叫我,我敢不来吗?至于还带兵来吗!”司马懿说:“就因为知道你不会光凭一封信就来,所以我才带兵来。”王凌气呼呼地说:“你对不起我!”司马懿回他:“我宁愿对不起你,也不能对不起国家!”说完就派了六百步兵和骑兵,押着王凌往西去京城。王凌想试探一下司马懿是不是真想杀他,就跟他要棺材钉,司马懿还真让人给了他。五月甲寅日,王凌走到项地,知道自己没活路了,就喝毒药死了。
司马懿到了寿春,张式这些人都主动来自首。司马懿把这事儿彻查到底,凡是和王凌有牵连的人,全被灭了三族。还挖开王凌和令狐愚的坟墓,把棺材劈开,在附近的集市上暴尸三天,烧掉他们的印绶、朝服,最后把他们埋了。
以前,令狐愚还没当官的时候,就志向远大,大家都觉得令狐愚肯定能让令狐家族兴旺起来。只有他同族的叔叔,弘农太守令狐邵认为:“令狐愚这人虽然洒脱,但不注重品德修养,野心又大,肯定会让我们家族灭亡。”令狐愚听说后,心里特别不服气。后来令狐邵当了虎贲中郎将,而令狐愚也在仕途上经历了不少职位,在各个地方都有点名气。有一天,令狐愚不紧不慢地对令狐邵说:“之前听您说我会让家族后继无人,现在您怎么看呢?”令狐邵盯着他看了半天没说话,私下里对老婆孩子说:“令狐愚的性格和为人,还是老样子。依我看,他最终肯定会闯大祸,只是不知道我会不会受牵连,还是会连累你们。”令狐邵去世十多年后,令狐愚果然连累家族被灭。
令狐愚在兖州的时候,征召山阳的单固做别驾,单固和治中杨康都是令狐愚的心腹。令狐愚死后,杨康被司徒征召,到了洛阳,就把令狐愚以前的那些秘密事都抖搂出来了,令狐愚的事儿因此败露。司马懿到寿春后,见到单固,就问他:“令狐愚造反了吗?”单固回答:“没有这事儿。”杨康来汇报事情,内容和单固有关,于是司马懿就把单固和他的家属都抓起来,关进廷尉府,审了几十次,单固始终坚称没这回事。后来司马懿把杨康也抓起来,让他俩当面对质,单固没话说了,就大骂杨康:“你这个老东西!你既背叛了主公,又害我家族被灭,你觉得你还能活吗!”杨康一开始还想着能封侯,后来因为供词前后矛盾,也被砍头了。临刑前,两人一起被带出监狱,单固又骂杨康:“老奴才!你死有余辜。要是死人有知觉,你有什么脸到地下去!”
朝廷下诏,任命扬州刺史诸葛诞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各项军事。
吴王封潘夫人为皇后,宣布大赦天下,还改年号为太元。
六月,朝廷赐楚王曹彪死。把各个王公都集中到邺城,派有关部门看着他们,不让他们和其他人来往。
秋天七月壬戌日,皇后甄氏去世。
辛未日,任命司马孚为太尉。
八月戊寅日,舞阳宣文侯司马懿去世。朝廷下诏,让他儿子卫将军司马师做抚军大将军,掌管尚书台事务。
以前,南匈奴觉得自己的祖先是汉朝皇室的外甥,所以就冒用刘姓。曹操把单于呼厨泉留在邺城,把他的部众分成五部,住在并州境内。左贤王刘豹,是单于于扶罗的儿子,担任左部帅,他这一部族势力最强。城阳太守邓艾上奏说:“单于住在京城,羌夷部落就没人管了,聚散都没个主心骨。现在单于的地位越来越不受重视,而外面部族的势力却越来越大,所以对这些胡人不得不防啊。听说刘豹的部族里有反叛的胡人,咱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他们分成两个部分,削弱他们的势力。去卑以前立过大功,可他儿子却没继承他的功业,应该给去卑的儿子封个显赫的名号,让他住在雁门。这样既能分化他们的国家,削弱敌人,又能追记以前的功劳,这可是守卫边疆的长远之计。”邓艾还建议:“和百姓住在一起的羌胡,应该慢慢把他们迁出去,让他们住在边境,这样可以推行廉耻教育,堵住坏人干坏事的路。”司马师都采纳了这些建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