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废卷而叹使战国有此书则孔老爲一
使晋宋间有此书则佛老不爲二不意老
年见此奇特然後知此书当子瞻意见道/德经
解後/序又曰孔子以仁义礼乐治天下老子
絶而弃之或者以爲不同易曰形而上者
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孔子之虑後世
也深故示人以器而晦其道使中人以下
守其器而不爲道之所眩以不失爲君子
而中人以上自是而上达也老子则不然
志於明道而急於开人心故示人以道而
薄於器以爲学者惟器之知则道隐矣故
絶仁义弃礼乐以明道二圣人者皆不得
已也合於此必略於彼矣见经/注又曰韩非
明老子而以刑名游说诸侯李斯师孙卿
而以诈力事秦至於焚诗书杀儒士其终
皆陷於大戮原其所学皆本於圣人而其
所施设则乡党之士所不忍爲夫岂其所
学有以致之欤盖老子孙卿其教之善虽
弊不至於败乱天下然则二子之学其所
以失之而至此者何也学之不详毫厘之
差或致千里见栾/城集
陆陶山农师曰自秦以来性命之学不讲於
世而道德之裂乆矣世之学者不幸蔽於
不该不偏一曲之书而日汩於传注之卑
以自失其性命之情不复知天地之大醇
古人之大体也予深悲之以爲道德者关
尹之所以诚心而问老子之所以诚意而
言精微之义要妙之理多有之而可以啓
学之蔽使之复性命之情不幸乱於传注
之卑千有余年尚昧故爲作传以发其旣
昧之意虽然圣人之在下多矣其着书以
道德之意非独老子也盖约而爲老子详
而爲列子又其详爲庄子故予之解述列
庄之详合而论之庶几不失道德之意见/经
继
延平先生罗从彦仲素曰老子之书孔子未
尝誉亦未尝毁盖以谓誉之则後世之士
溺其和光同尘之说而流入於不羁毁之
则清静爲天下正之论其可毁乎旣不誉
又不毁其可不略言故止谓窃比於我老
彭见罗先/生语録
或问龟山杨文靖公时曰说者谓老彭乃老
氏与彭籛非谓彭之寿而谓之老彭也然
老氏之书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乎答曰
老氏以自然爲宗谓之不作可也见龟/山集龟
山曰私意去尽然後可以应世老子曰公
乃王见语/録
荥阳吕公希哲尝大书治人事天莫若啬於
前坐壁上云修养家以此爲养生要术然
事事保谨常令有余持身保家安邦之道
不越於此不止养生也见吕氏/杂録
王子韶圣美言庄子不能窥测列子列子不
能窥测老子荥阳公答云庄子而不能窥
测列子则孰能窥测列子列子而不能窥
测老子则孰能窥测老子故善窥测列子
者莫如庄子善窥测老子者莫如列子见/吕
氏师友/杂志
司马温公与王介甫书云光昔者从介甫游
介甫於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
之言今得君得位而行其道是宜先其所
美必不先其所不美也孟子曰仁义而已
矣何必曰利又曰爲民父母使民眄眄然
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
益之恶在其爲民父母也今介甫爲政首
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
行均输法於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
遣使者散青苗钱於天下而收其息使人
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岂孟
子之志乎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爲也爲
者败之执者失之又曰我无爲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
欲而民自朴又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今介
甫爲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後之上者
下之右者左之左者右之成者毁之矻矻
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
廷下及田野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
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老氏之志乎温公
自号迂叟尝着书曰迂书内老释一章云
或问老释有取乎迂叟曰有或曰何取曰
释取其空老取其无爲自然又云学黄老
者以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爲无爲迂叟以
爲不然作无爲赞治心以正保躬以静进
退有义得失有命守道在己成功则天夫
复何爲莫非自然并见温公/传家集
李卫公德裕谏敬宗搜访道士疏曰臣闻道
之高者莫若广成玄元人之圣者莫若轩
皇孔子昔轩皇问广成子理身之要广成
子云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
自清无劳子形无揺子精乃可长生又云
得吾道者上爲皇下爲王玄元语孔子云
去子之骄气与多慾态色与淫志是皆无
益於子之身吾所告子者是已故轩皇发
谓天之叹孔子兴犹龙之感前圣於道不
其至乎若使广成玄元混迹而至语陛下
之道以臣度思无出於此见李文/饶集
香山白文公居易曰夫欲使人情俭朴时俗
清和莫先於体黄老之道也其道在乎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