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简务俭素不眩聪察不役智能而已盖
善用之者虽一邑一郡一国至于天下皆
可以致清静之理焉昔宓贱得之故不下
堂而单父之仁化汲黯得之故不出阁而
东海之政成曹参得之故狱市勿扰齐国
大和汉文得之故刑罚不用而天下大理
其故无他清静之所致耳见白氏/长庆集
东坡苏文忠公轼奉诏撰上清储祥宫碑云
臣谨按道家者流本出於黄帝老子其道
以清静无爲爲宗以虚明应物爲用以慈
俭不争爲行合於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
静寿之说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
飞仙变化之术黄庭大洞之法太上天眞
木公金母之号天皇太乙紫微北极之祀
下至於丹药奇技符籙小数皆归於道家
尝窃论之黄帝老子之道本也方士之言
末也又盖公堂记云曹参爲齐相闻胶西
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用其言而齐
大治其後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
至今称贤焉吾爲胶西守知公之爲邦人
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师
其言想见其爲人夫曹参爲汉宗臣而盖
公爲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岂
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并见本集
眉山唐庚子西曰世疑老子西游以谓有慈
有俭有不爲天下先持是道以游於世何
所不容而犹有所去就邪是大不然惟其
无往而不容则虽蛮貊之邦行矣此所以
爲老氏见眉/山集
张右史耒老子义曰夫人之生不杀之於衽
席饮食之疾病则杀之盗贼刑戮者过半
矣则人之於死实未尝知畏也而世之驭
物者而欲物之畏不过示之以死亦惑矣
故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苟畏死邪
则吾取爲奇者而杀之宜民之不复爲奇
也天下未尝无刑而爲奇者不止则死之
不足以惧物也明矣故曰若使人畏死而
爲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也夫物不患
无杀之者也万物泯泯必归於灭尽而後
止则常有司杀者杀矣窃司杀者之常理
而移之以行其畏非徒不足以惧物而亦
有所不及者也故曰常有司杀者杀夫代
有司杀是代大匠斲希有不伤其手矣然
则操政刑死生之柄驱一世之民使从之
殆非也又曰惟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而
惟私之求则天下去之夫惟公以得天下
之情者天下之所归也天下之所归而有
不能得其所欲者乎又送固始山人张坚
序曰至柔教余以养性之妙其言曰大道
甚简守心而已守心无他守一而已静一
之极则玄通四达眞气应之兹非意之所
能测言之所能尽惟得者知之眞气来降
则百疾除而永年矣老子曰虚其心实其
腹弱其志强其骨心虚志弱而腹自实骨
自强矣是道也智者得之而爲止观司马
子微得之而爲坐忘皆一道也此皆眞人
修身之要而今人忽之乃苦其形骸妄想
变怪吞饵金石去道远矣见本/集
王无咎补之尝解老子道经四章今取其二
篇其一云圣人处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彼无心於爲与言者顺万物性命之理而
已则万物之作也吾亦与之作而不辞万
物之生也吾亦与之生而不有万物之爲
也吾亦与之爲而不恃万物之成也吾亦
与之成而不居盖其作也生也爲也成也
皆顺性命自然之理因物与时而非我也
则吾亦何必辞何必有何必恃何必居故
曰万物并作而不辞生而不有爲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作然後生生然後爲爲然後
成此其序也又云老子专恶夫多言何也
老氏之所明者道也道常无言然而常有
言者迫不得已也以其迫不得已也故可
以言以其常无言也故言之少者去道爲
尤近而言之多者去道爲尤远故专恶夫
多言也见本/集
淮海秦观曰班固赞司马迁以爲是非颇谬
於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後六经孰谓
迁之高才博洽而至於是乎以臣观之不
然彼实有见而发耳孟子曰仁者人也合
而言之道也杨子亦曰道以导之德以得
之仁以人之义以宜之礼以体之天也合
则浑离则散盖道德者仁义礼之大全而
仁义礼者道德之一偏黄老之学贵合而
贱离故以道爲本六经之教於浑者略於
散者详故以仁义礼爲用迁之论大道也
先黄老而後六经岂非有见於此而发哉
又曰史称崔浩自比张良谓稽古过之以
臣观之浩曾不及荀贾何敢望子房乎夫
以其精治身以绪余治天下功成事遂奉
身而退道家之流也观天文察时变以辅
人事明於末而不知本阴阳家之流也子
房始游下邳受书於圯上老人终曰愿弃
人间事从赤松游则其术盖出於道家也
浩精於术数之学其言荧惑之入秦彗星
之灭晋与夫兔出後宫姚兴献女之事尤
异及黜庄老乃以爲矫诬之言则其术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