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关于那份文件……”
厂长话音未落,旁边的程建国便适时拿出随身携带的相关材料。
厂长接过后快速翻阅了一遍,随即神色严肃地说道:“没问题,有什么需要轧钢厂配合的,尽管吩咐,我们会服从组织安排。”
何裕柱对厂长的做法习以为常,毕竟保密项目由工业部签发,这种验证流程很正常。
至于服从调动……
“厂长,您太客气了,我们这次任务很简单……”
何裕柱依旧保持谦逊态度,未因工业部的身份而摆架子。
简短介绍后,红星轧钢厂的厂长与几位车间主任了解了任务详情。"具体任务就是这样,一车间和二车间可以保留部分工人工作,测试生产最好模拟真实环境。”
何裕柱说完任务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此时厂长和车间主任们注意到一个重点。"何工,这个新钢铁炉具是你主导设计的吗?”
作为保密项目,显然这次测试的炉具与之前的完全不同。
厂长想起何裕柱过去在轧钢厂的表现,心中充满好奇。"可以这么说,但也是我们团队努力的结果,单靠我一个人做不到。”
何裕柱摇头后没纠结太久,让程建国分发准备好的熔炉图纸。
这份图纸分多个环节,考虑到一线生产,何裕柱与工业部提前做了调整。
钳工、锻工等零件细分多步,方便八级工师傅高效操作。
八级工擅长实践,但在图纸方面稍显薄弱。
若为他们提供专业图纸,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从事工程工作并无太多复杂之处,何裕柱明确图纸施工条件后,车间工人随即投入工作。
厂长与几位车间主任查看生产图纸后,心中充满好奇。"何工,这次的钢铁设备是否有所创新?或是借鉴了国外先进理念?”
“产能和效率应该比以前更强吧?”
程建国在一旁听后笑道:“何工主导此项目时,全凭自主研发改进,材料也是国产,国外产品无法匹敌。”
厂长等人听后眼前一亮,“全靠自主研发?难道国产真的超越国外了?”
前句令人振奋,但后句却让人怀疑。
尽管心生疑虑,但大家内心仍存希望。
何裕柱点头道:“只要按图施工不出大问题,我们的炼钢效率几年内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没问题。”
“世界顶尖?”
厂长和车间主任闻言瞳孔微缩,若非深知何裕柱的能力,他们绝不会相信。"具体情况完工后自见分晓,首台熔炉预计万吨级别,工期约一个月,希望轧钢厂积极配合。”
何裕柱明白大家的顾虑,但他无需过多解释。
国内现状让大家对技术缺乏信心很正常,结果最重要。
对于设计中的万吨级熔炉及一个月的工期,这是何裕柱经过详细计算得出的结果。
以轧钢厂的规模来看,万吨熔炉使用起来才更合适。
听完何裕柱的话,厂长等人目光微微一动:"何工,您尽管放心,一个月内我们的工人一定会全力以赴完成您的任务!"
轧钢厂已有三座万吨级熔炉,这样的配置对他们而言并不稀奇。
然而,这三座熔炉原本能达到40%的炼钢效率,因设备老旧、部件损耗严重,如今仅能保持在35%,即便如此,在国内已属不错水平。
至于何工此次亲自带领团队打造的新炉具,其炼钢效率会是多少呢?由于该项目被列为保密工程,效率想必不会低,或许能达到45%?
车间内工人们忙碌不已。
起初厂长建议何裕柱与程建国到办公楼休息,安排了专用办公室,但何裕柱谢绝了提议,甚至搬来了几把椅子,以便在工人施工时,自己仍能站在旁边查看图纸。
目睹这一幕,厂长和车间主任等人对何裕柱深感敬意。
他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完全不像年轻人。
好不容易到了午饭时间,厂长和车间主任亲自邀请何裕柱和程建国用餐。"何工,这顿饭您必须接受。
您二位代表工业部而来,我不尽地主之谊,心里过意不去。"
厂长态度坚决,何裕柱不好再推辞,便带着程建国随厂长前往食堂。
厂长随即给孙主任使了个眼色,孙胜利立刻领会,赶忙去厂里找许大茂。"大茂,东西都准备好了吗?一会儿厂长招待客人,饭桌上你要好好陪陪他们,吃完饭再一起看场电影。"
许大茂正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放映机,听着孙主任的话,原本平静的脸上浮现一丝笑意。"孙主任,您这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您还不知道我吗?您只管放心,我一定让厂长满意!”
说完,便屁颠屁颠地抱着放映机,紧跟在孙主任身后。
红星轧钢厂,二食堂。
厂长带着何裕柱和程建国来到二楼包间。
由于事先准备充分,今天的招待餐由李保国亲自操刀。"何工,这次多亏了你们的帮助,不然我们可品尝不到李师傅的手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