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且不知,横竖皇家不会出人,当然是让世家公卿的女儿替嫁。这样,也算是世家的一份功劳。”
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像荣国公府这样的世家,也有未定亲的姑娘。
章韵芝用胳膊肘碰了碰章知颜,“你可别胡说,什么倒霉不倒霉的。这种话若是传出去就是对上有怨愤,万不可如此说话。”
忠勤伯夫人萧氏笑道:“横竖咱们都是一伙的,倒也不必顾忌这些,到了外头赴宴,可不能这么说。”
魏夫人抓起一把香瓜子,嗑起来,“关于嫁去番邦的姑娘,据说几位阁老意见不一致,有人赞成跟那些蛮夷联姻,有人不赞成,此事到底未定。”
萧氏摇头道:“横竖我们府上的姑娘都嫁人了,要不就是还未到十岁的,剩下一个再过几月就要嫁人。倒是其它府邸战战兢兢的,就怕一道圣旨降临到头上,皇上认个义女,那不嫁也得嫁了。”
“咱们又不是打不过,何必联姻。”嘉明郡主抚着自己的肚子。
章韵芝感叹了一下,“有战事,总归是劳民伤财的,若是舍出去一个女子,哪怕能换得十年平安,也是好的。若说战事,有几十年未有了吧?”
萧氏比她们几个要年长些,回忆起来,“自我记事起,咱们大楚朝就没有大的战事,只是有些小风浪。皇上在位时,有其他王爷谋逆的,你们也都知道的。十年前,有一回,咱们大楚朝派兵出去援助其它小国平乱。”
“是去楼兰平乱么?之前,东安公主和亲去的楼兰。”章知颜只在《大楚地志》这本书中读到过周边那些小国,并未去过,就连边疆都没去过。
萧氏摇头,“不是楼兰。楼兰一直太平得很,那地方绿植水湖多,就像人间仙境,很多水果也是那边传过来的。东安公主算不得和亲功劳最大的公主。当今圣上曾有位一母同胞的妹妹,那才是真的大功劳。”
魏夫人点头道:“这个我听说过。当年皇上还是太子,尚未登基,有个一母同胞的妹妹--崇德公主,已定亲了。但因为是唯一成年的皇室公主。咱们当时又打不过西羌国,只能和亲。”
萧氏点头,“对,就是这位崇德公主,现在已是西羌的太妃,十年前,咱们大楚派兵就是过去镇压西羌的皇室内乱,给这位公主撑腰去了。”
章知颜想了一会儿才道:“这位公主倒是大义,为了国之安稳,自己的亲事也放弃了,甘愿和亲去。”
其中还有其它因素,崇德公主此次和亲,为兄长和母亲带来了更为稳固的地位。
纵使先皇还有其她宠妃,都没有亏待过嫡妻和嫡子。
所以,老皇帝登基后,每年都会派大队兵士带着几十车绫罗绸缎、药材、珠宝送去西羌国给同胞妹妹崇德公主。
魏夫人突发奇想,笑道:“我总在想,这位传说中的崇德公主还会再回来的,毕竟如今西羌算是彻底臣服咱们大楚朝了,听说如今他们境内还在学咱们大楚的语言、文化。若是将来成了一国,这位公主就能回朝。”
大家议论得热火朝天,章知颜却突然想起自己那日在宫中遇到的事,也不知究竟是谁在隔墙中求助,她暗自感叹,实力有限,管不了闲事,对不住了。
兴许是重生一世,她对光怪陆离的事总抱着敬畏之心。
说来也有意思,刚重生时,她似乎从未想过积福德之事,如今身怀有孕,突然就对人命重视起来。
午膳席面是小厨房精心准备的,前三天,章知颜就定下了菜单。
观涛院的西暖阁中,每位夫人面前都有一张小桌,上面摆着小菜碟,全桌摆满是十道菜,半盏茶之后再换十道菜。最后的汤是佛跳墙,甜点一样不少。
“你这汤真鲜,比宫中的汤还好喝。”萧氏忍不住赞叹,她每年都要赴宴,大大小小的席面,论起来,还是民间宴席好吃。
“喜欢就好。”章知颜今日胃口也颇好,面前有几个碟子都空盘了。
“这道糖醋排骨,我特别喜欢,极其入味。”魏夫人也夸奖。
有几道菜确实是绿竹的拿手厨艺。
章知颜笑着点头,“日后,我有了新府邸,常请你们来赴宴。”
“那我就不客气了。我还盼着我儿早些长大成亲,我也好松快松快,出去赴宴、出去游历天下。咱们这种长房长媳最累了。”萧氏忍不住说起来。
魏夫人突然想起一事,不过此时,她不便说出口,因为她很有可能随着夫君去外任上,虽还未确定,但她总有些舍不得,她倒不怕去外头,只是京中有亲朋好友,她割舍不下。
午膳过后,嘉明郡主第一个离开,她毕竟有孕,一到午后就有困意,章知颜亲自送她出门,到了西角门,见到弟弟承骁亲自来接嘉明。
“哟,你夫君来了,那我便放心了。”
“姐姐安好。”承骁笑了一下。
“路上小心些。”
“嗯,姐姐也进去吧,还有宾客在。”嘉明向章知颜道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