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金口一开,整个大明朝的行政机器便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皇家医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的筹建,成了当下朝堂之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工部尚书赵俊最近是痛并快乐着。
快乐的是,皇帝陛下大笔一挥,直接从内库里拨出了五十万两白银作为两所学院的启动资金,让他再也不用为钱发愁。
痛苦的是,澳王殿下朱旺,几乎每天都会扔给他一沓沓匪夷所思的图纸。
“老赵,这是医学院的解剖楼,墙壁要用最新的水泥浇筑,地面要铺设专门的排水系统,记住了,通风一定要好!”
“还有这个,无影灯的图纸,你让工匠们先照着做个样品出来,里面的镜片让玻璃厂那边加紧烧制。”
“对了,军事学院那边的沙盘推演室也得抓紧,沙盘的尺寸要足够大,最好能把整个大明的地形都囊括进去。”
赵俊每天看着这些闻所未闻的图纸,听着这些稀奇古怪的名词,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快不够用了。
但他又不敢有丝毫怠慢,只能带着手下的工匠们,没日没夜地研究、试制。
最后还会惊奇地发现,澳王殿下设计的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古怪,但用起来……是真他娘的好用!
户部尚书曾泰也不轻松。
皇帝陛下大手一挥,钱是有了,但人呢?地呢?各种物资的调配呢?
这些全都压在了他户部的头上。
尤其是澳王殿下还提出了一个让他匪夷所思的要求——医学院要公开向全天下招收女学生,不论出身,不论文凭,只要年满十四周岁,心性纯良,识得几个字便可报名!
这个命令一出,整个士林都炸了锅。
“女子入学?与男子同窗?成何体统!简直是有伤风化!”
“澳王殿下此举,乃是乱了纲常,坏了人伦!我等读书人,当联名上书,死谏陛下,收回成命!”
一时间,弹劾朱旺的奏折堆满了朱元璋的御案。
对此,朱元璋呵呵一笑。
他只是淡淡地让《大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论女子学医之利国利民》,文章详细阐述了培养女医官对于降低妇孺死亡率、增加人口的重大意义。
然后画风一转,表示同意大家的建议,不让男女同窗。
医学院只收女学生!
消息一出,民间的风向瞬间逆转。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什么纲常伦理,哪有自家婆娘和娃的命重要?
若是有了女大夫,以后婆娘生孩子,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请那些一知半解的产婆,也不用面对男大夫的尴尬了。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于是,原本还对女儿家抛头露面有所顾虑的百姓们,纷纷带着自家的闺女,涌向了设在各地的报名点。
场面之火爆,甚至超过了前段时间的疫苗接种。
……
中洲岛上。
朱旺对外界的风波充耳不闻,他正忙着给自己新收的几个“工具人”上课。
教室里,方孝孺、金幼孜、黄淮,还有刚刚被沈焱“请”来的何嵘,正襟危坐,神情专注地听着朱旺讲解着一些他们前所未闻的知识。
给这帮不是内阁首辅,就是顾命大臣的家伙讲课,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所以,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并非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悬浮在宇宙中的巨大球体。我称之为‘地球’。”
朱旺指着面前一个缓缓转动的地球仪,继续说道:“我们大明,便在这球体之上。你们看,这里,”
他指着亚洲的位置,“而大海的另一边,还有着更为广阔的陆地,生活着与我们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
这番“地球说”,彻底颠覆了三人“天圆地方”的传统世界观,让他们感觉自己的认知被完全重塑了。
在一边旁听的解缙,第一个反应过来。
他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问道:“殿下,既然大地是球体,那我们若是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是不是最终会回到原地?”
“理论上是这样。”朱旺赞许地点了点头,“不过,只靠走不行,还需要极为精准的航海技术和强大的船队,以我们目前的条件,暂时还做不到。”
杨荣则更为务实,他指着地图上的倭国,问道:“殿下,既然您对天下地理了如指掌,那想必攻伐倭国,也早已胸有成竹了吧?”
听到“倭国”二字,朱旺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他冷笑一声,道:“一群跳梁小丑罢了,灭之何难?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
沉声说道:“我今日叫你们来,便是要让你们为这‘灭倭’之战,做好充足的准备。我需要你们,用你们的智慧,为我大明,打造出碾压这个时代的利器!”
说着,他将三份早已准备好的、厚厚的图纸,分别放在了三人的面前。
“金幼孜。”
“学生在!”
朱旺指着他面前的图纸:“这份,是关于‘活字印刷术’的改良方案。我需要你,在一个月内,组织人手,用钢水浇筑出足够多的、统一规格的简体汉字铅活字。同时,改良印刷机,我要让我们的《大明日报》,能够日印万份,传遍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