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平侯府出来时,雪已小了些,变成细碎的雪沫子。
江闻铃依旧撑着伞,两人并肩走在回世无双的路上,脚步都放得很慢。
巷子里静极了,只有雪粒落在伞面的微响,和两人若有似无的呼吸声。
快到绣坊街口时,江闻铃忽然停住脚步,伞面微微下沉,露出他眼底藏不住的担忧:“渡州……郭阳跟你去。”
郭阳是他身边最得力的护卫,拳脚功夫好,还懂些医理,跟着去最稳妥。
这话在他心里盘了一路,说出来时,指尖却还是微微发紧。
温照影愣了愣,抬头看他。
他的侧脸在雪光里显得格外清晰,眉峰微蹙,那点平日里的荒唐劲儿全收了起来,只剩下实打实的关切。
“不必麻烦……”她下意识想拒绝,话没说完就被他打断。
“不是麻烦。”
他的声音沉了些:“郭阳熟悉,渡州那边他也去过几次,能帮着打点。你带着绣娘们,路上多个人照应,总好些。”
他说得恳切,像在陈述一个再合理不过的安排。
温照影轻声叹气,她就知道……
他怎么每一次都有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偏叫她拒绝不了。
巷口的风卷着雪沫子吹过来,温照影一惊,下意识往伞下缩了缩。
江闻铃立刻把伞往她那边又倾了倾,自己半边肩膀露在风雪里,很快落了层白。
“他……”温照影咬了咬唇。
“郭阳性子沉稳,不会添乱。”江闻铃又补了一句,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急切,像怕她不答应,“你就让他跟着,权当……照看世无双的人。”
他又在找借口。
温照影望着他肩头的落雪,她轻轻点了点头:“那……多谢你。”
江闻铃明显松了口气,眼底瞬间亮起的光,快得让她几乎以为是错觉。
他赶紧别开脸,用指腹摩挲着伞柄,声音又带上了点惯常的轻佻:“谢什么?回头让郭阳给我捎坛渡州的烈酒就行。”
温照影被他逗笑了,心头那点莫名的酸涩淡了些:“好,一定。”
两人又往前走了几步,就到了绣坊门口。
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暖融融的。
“我到了。”温照影停下脚步,抬手想掀伞帘,却被他按住了手。
他的指尖微凉,触到她的手背时,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了缩。
“郭阳明早卯时在街口等你。”他低声说,目光落在她被风吹红的耳尖上,“东西我让他一并带着。”
“嗯。”温照影点点头,没再看他,转身掀开伞帘就要进去。
“照影。”江闻铃忽然叫住她,声音比平时低了许多。
他第一次这么唤她。
温照影回过头,看见他站在伞下,玄色披风被风吹得轻轻晃动,眼底的光在雪地里显得格外亮。
他张了张嘴,像是有很多话想说,最终却只化作一句:“路上……保重。”
简单三个字,却像被雪水浸过,带着点沉甸甸的暖。
温照影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慌忙点头:“你也是。”
她转身快步走进绣坊,没敢再回头。
直到门帘在身后落下,隔绝了外面的风雪,她才靠在门板上,轻轻喘了口气。
耳尖依旧烧得厉害,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又空落落的。
门外,江闻铃还站在原地,握着伞柄的手紧了又松。
他望着绣坊紧闭的门帘,站了很久,直到肩头的落雪积了薄薄一层,才缓缓转身,脚步沉重地往回走。
巷子里的油纸伞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很快就被新的落雪填满,像从未有人来过。
这次,轮到他给她撑伞了。
世无双内。
后堂亮着通亮的灯,绣娘们围坐在长案旁,手里的针线在粗布上翻飞,簌簌的声响像春蚕啃食桑叶。
温照影刚掀帘进来,就被苏氏塞了件半成的棉衣:“小姐快来,这袖口的盘扣还差几针,你手巧,准能缝得周正。”
案上堆着成匹的粗布和棉絮,空气中飘着棉线的清味。
温照影坐下,拿起针线,指尖穿过布面时,忽然想起江闻铃方才按在她手背上的微凉指尖,耳尖又悄悄热了。
“小姐,江侯爷送您回来的?”青禾凑过来,手里的顶针在灯下发亮,“我刚从后窗看见,他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呢。”
温照影的手顿了顿,棉线在指尖缠了个结。
她低头解线,迟疑道:“路上恰巧碰到。”
“恰巧?”青禾撇撇嘴,拿起件缝好的棉衣抖了抖,“就这么巧?几次都这么巧?”
她越说越觉得不对劲,眼睛亮起来:“小姐,江侯爷是不是……”
“青禾。”温照影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静。
她把缝好的盘扣举起来,在灯下看了看:“把这些棉衣打包吧,明早还要装车。”
青禾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忽然懂了。
小姐不是没察觉,只是不愿往深处想。
温照影拿起另一件棉衣,指尖抚过粗糙的布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