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夫人才辛苦!”林半夏看着陆夫人清瘦的脸庞,心疼不已,“将军命我全力配合荣城瘟疫,药材,人手都已到位,我还特意写了几套针对不同症状的方子,应该对这类烈性瘟毒有奇效。”
事不宜迟,陆夫人以及荣城这边的赵青,军城来的医官首领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
她们制定了一套极其严格且系统化的防疫方案,决心要釜底抽薪,彻底扑灭这场毒火。
在原有隔离区的基础上,陆夫人带来的医兵营和赵青的守军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在远离水源和主营地的下风口,利用木材和厚布,搭建起数排规整,通风,相对宽敞的隔离营房。
将所有确诊病患,高度疑似症状者,全部转移至新隔离区,实行最严格的封闭管理,由军城来的专职医官和护理人员负责诊治看护,严禁任何人随意出入。
对于病死者的尸体,一律由专人穿戴特制防护,洒满石灰,深坑掩埋,绝不留任何隐患。
这道铁壁,旨在将毒源死死困住。
赵青下令,在整个流民营地开展前所未有的卫生大清扫。
组织尚未发病的青壮年,划分区域,每日定时清理垃圾、污物,集中焚烧。
挖掘深坑厕所,严禁随地便溺。更重要的是,陆夫人带来了大量的生石灰和硫磺,组织人手,每日在营地各处,尤其是隔离区外围、水源地、厕所、垃圾堆放点进行大面积泼洒和熏烧。
那股刺鼻的气味,却成了人们心中的安心剂。
所有饮用水,继续严格执行煮沸制度,由专人监督,违者重罚。
这番举措,旨在最大限度地消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疫毒。
谷城安定后,沈桃桃赶回荣城参与抗议。
陆夫人提供的药方被迅速分发到每一位医官手中。
军城运来的大量黄连,金银花等清热解毒的药材,被日夜不停地煎制成汤药。
在隔离区内,医官们根据病患的轻重程度,精心用药,密切观察。
同时,沈桃桃采纳了医官的建议,决定在未发病的流民中,也每日供应一次预防汤药,虽不能保证绝对免疫,但旨在增强普通人的抵抗力,固本培元,抵御邪毒入侵。
陆夫人带来的医兵营负责最繁重危险的隔离区建设和消毒工作,赵青的守军负责维持秩序,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军医们则废寝忘食地奔波于病患之间,而沈桃桃则统筹全局,安抚民心,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
效果是显着的。
严格的隔离,迅速减少了健康人群与病源的接触。
大范围的消毒,极大地改善了营地的卫生状况,刺鼻的硫磺味中,苍蝇蚊虫都明显减少。
而陆夫人那对症的汤药,更是立竿见影。
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开始明显下降,许多轻症患者服药后症状减轻,逐渐康复。
更重要的是,新增病例的数量,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十天过去,原本每日新增上百病例,死亡数十人的恐怖数字,变成了新增个位数,甚至出现了零新增的日子。
死亡,更是锐减至零星发生。
希望,如同久旱后的甘霖,真正降临在这片饱受磨难的土地上。
流民们脸上的麻木和绝望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沈桃桃无尽的感激。
与此同时,在沈桃桃的严令下,消息被严格封锁。所有知情将领和官吏均被要求守口如瓶。
对外,一律宣称疫情乃是因流民聚集,卫生不佳导致的天灾,在军城和荣城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得到有效控制。
这么做是为了麻痹京城的敌人,避免打草惊蛇,为谢云景接下来的战略部署争取宝贵的时间。
望着营地中渐渐恢复的生机,沈桃桃站在高处,心中百感交集。
这场人为的灾难,终于被遏制住了。
但这血的教训,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隐藏在权力斗争背后的黑暗,是何等的残忍。
所以沈桃桃并未因疫情的缓解而有丝毫松懈。
她知道,数万流民聚集于此,若不能妥善安置,重建秩序,暂时的安宁之下依然潜藏着巨大的隐患。
她继续坐镇荣城,将工作的重心从紧急防疫转向了更为复杂漫长的善后安民。
在赵青的全力配合下,一套详尽周密的“以工代赈、重建家园”的方案被迅速推行。
首先,是对流民进行彻底的重新编户登记。
以阿衡为核心,组织起一支精干的文书队伍,依据原籍,技能,家庭状况,将数万流民重新编成保甲,设立保长,甲长,层层负责,使得管理变得井井有条,不再是混乱的一盘散沙。
其次,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沈桃桃下令,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和石料,组织青壮流民,修建更加坚固的永久性安置房舍,取代简陋的临时棚户。
同时,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开挖更深的水井,修建公共厕所和垃圾集中处理点,从根本上改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