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
赵仁理彻底懵了。
这个词对他来说,只存在于武侠小说和神话传说里。
他一个连学费都要靠打工和助学贷款的穷学生,突然被告知要开始“修炼”?
“苏教授,我…我不会啊!”
赵仁理的声音充满了无措。
“盘膝坐下。”
苏子言指向紫铜药鼎旁的那个蒲团,语气不容置疑。
她自己则走到药圃边缘,目光扫过那些散发着磅礴生机的灵植,似乎在挑选着什么。
赵仁理看着那个古朴的蒲团,又看看苏子言清冷的背影,心知这恐怕是自己唯一的生路。
把握住这次机会,一飞冲天也未尝没有可能!
哪个男生心中还没有个修仙梦呢?!
他一咬牙,走到蒲团前,学着电视里看过的样子,
有些笨拙地盘膝坐好,腰背挺得笔直,双手下意识地放在膝盖上,掌心向上,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
苏子言很快走了回来,手里拿着三样东西,
赵仁理一眼认出来路:
“一片边缘带着细微锯齿、通体碧绿如玉、散发出清凉气息的叶片,这是清心明神草;一小块指甲盖大小、温润如黄玉、散发着沉厚土腥气的根茎切片,这是地脉黄精;还有一颗龙眼大小、表皮布满褶皱、颜色深紫近黑、散发着奇异辛香的干瘪果实...额,这个不认识。”
“...此乃引气通络果。”
苏子言将这三样东西放在赵仁理面前的玉案上,简单指点了一下。
“修炼之初,首重引气。引天地灵气入体,循经脉运行,淬炼己身,化后天浊气为先天真元。”
苏子言的声音在寂静的灵植圃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古老传承的韵律,
“此乃根基,亦是区分凡俗与‘道’的门槛。”
她拿起那片碧绿如玉的叶片:
“清心明神草,取其清心凝神之效,助你摒弃杂念,内视己身。”
叶片被她轻轻一捻,化作一小撮细腻的碧绿粉末。
接着是那块温润的黄精切片:
“地脉黄精,性温厚平和,主补中益气,固本培元。可为你初引灵气提供根基滋养。”
黄精切片在她指尖微微一搓,也化为细腻的淡黄色粉末。
最后是那颗深紫色的干瘪果实:
“引气通络果,其性辛散温通,走而不守,专司引导微弱灵气贯通闭塞之络脉。于初学者,有启户开牖之奇效。”
果实被捏碎,露出里面几粒深紫色的种子,种子被碾碎成细末。
三色粉末被苏子言小心地混合在一个白玉小碟中。
她拿起旁边一个玉质的药杵,注入一丝极其微弱的银白气息,开始缓缓研磨。
随着她的研磨,三色粉末渐渐融合,散发出一种混合了草木清香、土腥药香和奇异辛香的独特气息,
并不浓烈,却让人闻之精神一振,仿佛体内淤塞的通道都被这股气息隐隐冲开。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此乃养生之要,亦为引气之基。”
苏子言一边研磨,一边用她清冷的语调阐释着,将玄奥的修炼与赵仁理熟悉的中医典籍联系起来,
“欲引气,先需心静神凝,意守丹田(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如老僧入定,似古井无波。杂念如尘埃,拂之即去,不可强留。”
她将研磨好的三色药粉倒入一个玉碗中,
又从一个青玉瓶里倒出小半碗清冽透明、散发着淡淡月华气息的液体(月露),轻轻调和成一小碗色泽温润、气息奇特的药液。
“引气通络散。”
苏子言将玉碗递到赵仁理面前,
“服下。意守关元,尝试感应周身气机流动。记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灵气无形无质,需以心念为引,以身为舟。”
赵仁理看着碗里那碗散发着奇异光泽的药液,深吸一口气,接了过来。
入手微凉。他没有犹豫,仰头一饮而尽。
药液入喉,并无想象中的辛辣苦涩,反而带着一丝奇异的甘甜和清凉,如同咽下了一口清冽的山泉。
但紧接着,一股温和却不容忽视的热流,从胃部迅速扩散开来,流向四肢百骸!
这股热流并不灼热,反而带着一种奇特的“疏通”感。
所过之处,赵仁理只觉得平日里因为打工劳累、熬夜学习而隐隐酸胀僵硬的肌肉关节,仿佛被无数温暖的小手轻柔地按摩、疏通开,说不出的舒畅。
同时,一股清凉的气息直冲头顶百会穴,让他有些昏沉的头脑瞬间变得无比清明,纷乱的思绪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拂去,只留下一片澄澈的空明。
他按照苏子言的指引,努力摒弃所有杂念,将心神沉静下来,意念集中于脐下三寸的关元穴处。
起初,那里一片黑暗,什么也感觉不到。
但渐渐地,在药力的作用下,在那片澄澈的心境中,他仿佛“听”到了!
不是用耳朵,而是用某种更加内在的感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