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何生琴、曹景瑜、徐公良回信期间,岩耕回归阵法堂的规律生活,每日往返洞府与阵法堂之间。
天刚亮,他已立于阵法堂一楼青石板上。晨光穿窗,在材料堆投下斑驳光影。
分拣时,指尖抚过冰凉灵玉、温润隐灵木,鼻尖萦绕幻灵砂清苦气;
加工原石,刻刀 “沙沙” 作响,石屑落围裙,额角渗汗仍专注打磨;
提炼灵气,指尖触灵石,微颤沿臂蔓延,似见淡青灵气游丝般析出;
塑模时,灵泥在指间转动,泥屑勾勒线条,掌心将灵泥焐热。
夜晚,则在洞府钻研《墨灵御阵基础入门》,书中两种阵法让他尤为关注,且已在理论上有所掌握。
灵涡聚萃阵,靠独特阵纹引导周遭灵气向阵心汇聚,以灵玉和低级灵石为材,阵纹呈圆形嵌套的漩涡状,能为修炼者营造浓郁灵气环境。
幽影匿形阵,可掩盖阵内气息与身形,采用隐灵木和幻灵砂,阵纹光芒柔和神秘,隐匿效果显着。
因 “炼妖葫” 的存在,岩耕对这类能遮掩气息的阵法格外看重。如今他虽有少许灵石,可购买低阶成品阵法,用以掩盖 “生生造化露” 催熟灵材时产生的影响。
但以后所需灵材年限渐长,“生生造化露” 引发的动静会不会愈发剧烈?这是必须提前防范的事,如此看来,购买阵法绝非长久之计。
此外,岩耕对阵法寄予极高期望,将其视作日后行走修仙界、居家旅行及与人争夺机缘的重要依仗。
在他这个现代人眼中,阵法堪比高精度芯片。对于他人制作的阵法,岩耕始终缺乏安全感,总担心其中暗藏后手,故而一直渴望能亲手制作、布置阵法。
眼下时机尚未成熟,他还需先学好调制灵墨与镌刻灵纹的技艺,之后才能去找负责材料调度的林松师兄领取一些阵法材料进行实践。
不过岩耕心里清楚,能领到的材料定然有限,不可能无限供应,若想获取更多材料用于练习,终究还是得自己花费灵石去购买,只能静待合适的实践机会。
某天,岩耕提出想学习调制灵墨的要求,慕秋瑾便带着他往二楼灵墨室走去,打算找周墨师。两人在灵墨室转了一圈,暂未寻见周墨师的身影,慕秋瑾索性带着岩耕在室内转悠起来。
这里比一楼安静太多,数十个紫檀木架整齐排列,架上各式墨锭、墨块琳琅满目。有的如凝血般暗红,透着沉沉的光泽;有的似寒冰般剔透,仿佛能映出人影;还有的泛着珍珠母贝般的虹彩,随角度变幻折射出不同的光华。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张宽大的玉案,案上摆着七盏青铜灯,灯芯跳动着淡蓝色的火焰,不见丝毫烟气升腾,反而有股清冽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闻之令人心神一清。
“这是养墨灯,灯芯用的是月华草的芯,能一直保持灵墨的活性。” 慕秋瑾指着其中一盏灯旁的墨锭,“你看这个,是用冰晶蟾的涎水调制成的寒玉墨,绘制冰阵时最是好用。但它性子娇贵,必须放在养墨灯旁,离火近了会融化,离水近了又会结冰,半点马虎不得。”
岩耕凑近细看,那墨锭通体莹白,像是一块冻住的月光,散发着丝丝凉意。
他指尖忍不住就要触碰到,却被慕秋瑾伸手拦住:“别碰!这墨性极寒,咱们炼气期修士直接接触,经脉会被冻伤的。得用特制的玄丝手套才行。”
说着,她从旁边的架子上取下一双银线编织的手套,“你看,这手套上织了隔热阵纹,戴着手套拿就没事了。”
岩耕依言戴上手套,再去触碰那寒玉墨,果然感觉不到丝毫寒意,只有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仿佛握着一块上好的羊脂玉。他好奇地问:“调制灵墨的时候,难道也要一直戴着手套?”
“那倒不用。” 慕秋瑾笑着摇头,“用灵识裹住墨锭就行,这其实也是对灵识的一种锻炼。等你学绘制阵纹就知道,控制灵识的精细度比什么都重要。”
她拿起一块暗红色的墨锭,“就像这个‘赤血墨’,绘制时灵识太弱,会让墨性凝滞;灵识太强,又会冲散血色,必须得恰到好处才行。”
岩耕正想细问“赤血墨”的更多特性,西侧通道突然传来一阵争执声。一个穿黄衣的矮胖青年正和管库老者争得面红耳赤,声音在安静的灵墨室里格外刺耳。
“我说了这‘赤血墨’是上品!你凭什么说它有杂质?” 黄衣青年将墨锭重重拍在案上,震得旁边的玉瓶都摇摇晃晃,险些摔落。
老者却依旧慢条斯理,拿起一根银针刺入墨锭,针尖立刻染上淡淡的灰黑色。他举着银针道:“看见没?真正的‘赤血墨’是用啼血鸟心头血调制的,遇银针只会泛红。你这掺了普通兽血的次品,也就只能骗骗刚入门的娃娃。”
黄衣青年脸涨得通红,说话都有些结巴:“我…… 我这是从灵墨堂李师兄那领的!”
“李师弟绝不会犯这种错。” 老者把墨锭推回给青年,“定是你自己保管不当,让浊气浸了墨体。按规矩,得扣你半个月的份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