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盯着那扇石门,喉咙动了动。刚才娜娜说里面传来能量波动,他第一反应是拔腿就跑,可现在又觉得这门像是在等他推一下。
“它闪了一下。”娜娜突然说。
“谁闪?”陈浩问。
“门上面的符号。”她抬起手,光点扫过门楣,“第三组圆形纹路,在三十七秒前出现微弱发光现象,持续零点六秒。”
卡尔立刻凑过去:“是不是和你检测到的能量脉冲时间一致?”
“吻合。”娜娜点头,“周期为每十一分钟一次。”
苏珊蹲在地上,手指划过门槛边缘:“如果是定时启动的系统,说明它还在运行某种程序。”
“也就是说……”陈浩咧嘴,“这地方不仅有人住过,还留了个自动开机的闹钟?”
没人笑。
但气氛松了一点。
“先记录所有符号。”卡尔掏出采样刀,顺手把背包里的便携终端拿出来,“我们得搞清楚这些图案有没有规律。”
陈浩一屁股坐下,翻出炭笔和纸本:“我拓左边,你拓右边,娜娜负责拍照存档。”
“不用。”娜娜已经打开扫描模式,“我调用知识库中的古文字比对模块,结合地理环境特征进行筛选。优先排除非人类文明体系。”
“你还记得那么多老掉牙的文字?”陈浩边画边说。
“我的数据库包含地球历史上已知的三百二十七种失落语言结构模型。”她说,“只要这些符号符合任何一种演变逻辑,就能匹配。”
“万一它们是外星人写的呢?”陈浩抬头。
“根据当前星球地质演化数据与生物痕迹分析,此地智慧生命起源路径与地球相似。”娜娜平静道,“且建筑材料中含有钛铁混合物,加工方式接近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工艺水平。外星建造的可能性低于百分之三点二。”
“你就不能说句‘我觉得不是’吗?”陈浩叹气,“非得报个百分比吓人。”
苏珊没说话,一直在看墙角的一排短刻线。那些线条长短交错,像是某种计数标记。
“这些线……”她伸手比了比自己的手臂,“跟人体比例有点像。最长的这条,大概对应从脚到胸口的距离。”
卡尔转头看了一眼:“有可能是尺寸标准单位。古代建筑常用身体部位作为度量基准。”
“那就当它是尺子用。”陈浩随手在纸上画了个小人,标了几道线,“等会儿要是发现什么机关,咱也好估摸着按哪里。”
娜娜的屏幕忽然跳了一下。
“发现同步信号。”她说,“刚刚那次脉冲结束后,墙壁内部有低频共振反馈,方向指向右侧岩壁。”
“里面有东西回应了?”苏珊站起身。
“更像是系统自检。”娜娜调整频率,“类似电子设备重启后的握手协议。”
“那你能不能……假装你是那个设备?”卡尔问。
“可以尝试模拟信号输入。”她停顿一秒,“但需要参照已破译的符号序列建立通信逻辑。”
“所以还是得先看懂字?”陈浩挠头。
“准确来说,是找到第一个可识别语义单元。”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认出一个词。”
“正确。”
“那咱们先找最简单的。”陈浩站起来,走到墙边,“比如‘水’‘火’‘吃’这种。”
他指着一处波浪形刻痕:“这个像不像水流?”
“极像。”苏珊靠近,“而且你看旁边那个半圆加竖线的组合,有点像井口加提绳。”
卡尔眼睛一亮:“如果真是这样,说不定整面墙是在讲生存技术。”
娜娜立即调出图像分析界面,将这两组符号设为关键词,开始关联周围图案。
五分钟后,屏幕上跳出一段匹配结果。
【水源净化,始于石心之井,引地下流,经三重滤,方可饮。】
“通了!”卡尔声音都变了,“这是完整句子!语法结构清晰,动词名词齐全!”
“石心之井?”陈浩念了一遍,“听着像某种核心设施。”
“关键是‘三重滤’。”卡尔激动起来,“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净水思路,至少经历过三代以上技术迭代。能写出这句话的人,不是原始部落。”
“也就是说……”苏珊看着四周,“这里曾经有过稳定的定居点,甚至可能是长期社区。”
娜娜继续扫描其他区域,很快又锁定一组相似结构。
【热源藏于地底,燃不可见之气,驱机运转。】
“看不见的气体?”陈浩皱眉,“沼气?天然气?”
“可能性极高。”娜娜说,“结合此前探测到的地热异常,该文明可能已掌握初级能源采集技术。”
“我的天。”卡尔喃喃,“这不是遗迹,这是技术手册。”
“那咱们岂不是捡到宝了?”陈浩一拍大腿,“照着上面做,以后喝水不用煮,取暖不用烧木头,还能省燃料。”
“前提是找到实物证据。”苏珊冷静地说,“光有文字不行,得看到对应的装置或结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