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朋友琳给我打了通电话,声音里裹着化不开的郁闷。问起缘由,竟是为了她那号称 “天才” 的男友。
那小伙子是博士,搞人工智能的,智商高得吓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跟庙里的菩萨似的,受同行膜拜。可一落到生活里,却成了个彻头彻尾的 “巨婴”—— 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摸不透。
琳带他第一次见家长,她爸妈早早忙开了,炖了排骨,焖了鱼,一桌子菜冒着热气,跟过年似的。饭桌上,琳爸随口问了句:“小伙子,对往后的日子有什么打算啊?” 这本是句客套话,就想看看年轻人有没有心气儿,谁知那男友放下筷子,一脸严肃地开了口:“从经济周期理论和技术奇点来看,任何长期规划都是非理性的……”
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专业术语,听得琳爸愣在那儿,手里的酒杯举着都忘了放。饭后,琳妈在厨房洗碗,水哗哗流着,琳给男友使了好几次眼色,让他过去搭把手,跟未来丈母娘套套近乎。可他就跟钉在沙发上似的,纹丝不动,眼睛还盯着手机里的论文。就连去琳家带的礼物,都是琳前一天拉着他去商场挑的,他全程就跟个木偶似的,问一句答一句。
电话里,琳带着哭腔问我:“他明明那么聪明,怎么就一点不懂人情世故呢?” 我叹了口气,跟她说:“亲爱的,这不是聪明不聪明的事儿,是他‘社会化程度’太低了 —— 就像没长熟的麦子,看着饱满,却经不住风吹雨打。”
说到这儿,就绕不开咱们今天的话题:找对象,为啥尽量要找个社会化程度高的人?
别跟我抬杠说 “天才都怪咖”,你要嫁的是人,不是他的奖杯。我知道这话一出口,准有人跳出来反驳:“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不都孤僻得很?有的还怪里怪气,社会化程度低得很,难道他们就不配拥有爱情?”
你说的没错,那些人确实是照亮世界的灯塔,可你得问问自己:你愿不愿意每天对着他的奖杯和论文顶礼膜拜,然后自己包揽下所有的柴米油盐、人情往来?给他当全职保姆,给他当经纪人,还得给他当对外发言人 —— 把他那些不通人情的话,翻译成别人能听懂的家常话。你有那个能力,有那个心力吗?
对咱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找对象不是找个 “人类智慧的结晶” 来收藏,是找个能一起过日子的合伙人。生活哪是在无菌实验室里做研究,哪是在隔音画室里搞创作?生活是菜市场里跟摊主讨价还价,是装修时跟师傅扯着嗓子商量尺寸,是邻居见面时笑着问声 “吃了吗”,是亲戚家有红白喜事时该随多少礼,是职场上躲着明枪暗箭,是孩子上学时跟老师客客气气沟通,是亲人生病时能找到关系,跟医生说上几句话……
生活啊,本质上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 “社会化运动”—— 你得懂规矩,知分寸,会变通,才能在这人世间走得顺畅。可一个社会化程度低的人,他不是不懂这些,是压根就没有那套 “翻译系统”。他只能听出你话里的字面意思,却读不懂话里的潜台词,看不懂饭桌上的气氛,更理解不了你那些欲言又止的委屈。
你跟他说 “我没事”,他就真以为你没事,转身就去打游戏了,压根没看见你红着的眼眶;你跟他说 “你看人家男友多浪漫”,他会板着脸跟你说 “那是消费主义陷阱,不值当”;你在单位受了委屈,回家跟他诉苦,他听完不先安慰你,反倒拿出纸笔给你分析 “一二三四条逻辑漏洞”,最后得出结论 “这事主要还是怪你”。你说你崩溃不崩溃?
这种关系,跟爱不爱没关系,是你们俩活在两个世界,说着两种话。他活在只有 “对与错” 的理论世界里,而你活在有灰度、有人情味的三维人间。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是社会性动物。” 一个拒绝融入社会,或者融不进社会的人,本质上是在跟人性规律对着干。你非要跟这样的人过日子,最后辛苦的只能是你自己 —— 就像拉着一头不愿走的牛耕地,你累得满身汗,牛还一脸不情愿。
那到底什么叫 “社会化程度高”?不是说他得多会社交,多会喝酒拉关系,而是他心里装着一张 “活地图”—— 一张关于人情世故、社会规则的地图。他知道在复杂的人世间该怎么走,既能护住自己,又能让身边的人舒服。这样的人,就像你人生的 “减震器”,不管遇到多大的颠簸,他都能帮你稳下来。
我有个朋友,她老公就是这样的人。他家境普通,没什么靠山,全靠自己打拼,最后成了公司高管。有一回,朋友开车不小心剐蹭了一辆豪车,对方车主下来就骂骂咧咧的,唾沫星子都快溅到她脸上了。朋友吓得手都抖了,赶紧给老公打电话。
她老公赶过来的时候,没先跟对方吵,也没急着报警。他先从口袋里掏出烟,递了一根给对方,脸上堆着诚恳的笑:“大哥,实在对不住,我媳妇是新手,这一下给吓坏了。您看这事儿,明摆着是我全责,您消消气,千万别跟女人一般见识。车该怎么修您说了算,多少钱我们都认,绝不让您吃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