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看得目瞪口呆。
“这小子...该不是疯了吧?”
“你们说的什么小孔什么光线,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你在这庄子里整天捣鼓些什么呢?”
李沐见言语难以说服李二,索性不再多言,直接带着他前往大唐科学院,同行的还有杨三尺以及那刚制成的望远镜。
到了科学院,李沐让杨三尺为李二展示小孔成像实验,并详细讲解了光线传播的规律。随后,他又将那支单筒望远镜放在桌上,让李二亲身体验。
这下,李二终于恍然大悟,忍不住惊呼道:
“原来如此!”
“怪不得!”
“小孔成像、光线、望远镜……这些玄妙的道理,就是你所说的科学?”
亲眼所见,李二终于将科学理论与实际贯通,彻底信服。他也不再怀疑杨三尺这样的木匠竟能造出望远镜这样的奇物。
------
见识了望远镜的神奇,又明白了科学的真谛,李二对李沐称赞不已,更对刚刚创立的大唐科学院充满信心。
此时的大唐科学院虽有李沐规划之名,却尚未正式建制。李二在院内转了几圈,看着那些从各地招揽的能工巧匠,当即拍板:
“李小子,此事非同小可,必须鼎力支持!”
“我即刻拨三万贯作为经费,今后科学院所需物资及人才,朝廷全力供应!”
“一句话,科学院的一切开销,我老李包了!”
“若能再有成果,朝廷必赐官职,甚至封爵!”
这副财大气粗的模样,让李沐啧啧摇头。
“老李,看来你是真发达了!”
“出手阔绰不说,连官职爵位都随你开口……”
“在大唐朝堂上,怕是愈发位高权重了吧?”
自朝廷与世家数次交锋后,琼浆玉液、琉璃宝镜等物畅销,再加上渭水铁厂产出的钢铁……如今国库早已充盈,金银满仓,粮米如山。
至于李二的真实身份——大唐天子李世民,官职爵位自然由他一言而定。
财大气粗,底气十足。李二看清了科学院的潜力,毫不犹豫倾力扶持。见李沐略有酸意,他更显得意:
“李小子,想跟我比,你还差得远!”
“如今大唐已非从前,我正愁成堆的钱财无处可花!”
“你的经济之道不是说要流通钱财方能富国?我这可是照你的话办!”
李沐哑然失笑,颇有些无奈。
“得,知道你阔了!”
“愿投多少随你!”
“不过科学院往后可是吞金窟,有你头疼的时候!”
本以为能唬住李二,谁知他反而更兴奋:
“李小子,你这么说,我就更放心了!”
“科学院花出去的银钱,终会通过税收回流朝廷!”
“更何况,有你在,想必成果源源不断,回报远胜投入!”
李二竟如此精明,一眼就看出大唐科学院大有可为。这不仅源于他的远见,更因他对李沐的深信。李沐拿出的东西,何曾让李二失望过?区区一个望远镜,就令李二欣喜若狂。作为马上得天下的李世民,他太清楚这玩意的价值了——光是能提前发现敌情、看清敌军部署,就蕴含着巨大的军事意义!李二热切期待着大唐科学院能产出更多惊喜,当即便决定承担其全部开支。
李沐自然乐得有个阔绰的金主,爽快应道:"好!老李,有你这句话就行!大唐科学院日后定当百倍回报。有了望远镜这个成果,也该正式挂牌了。这将是科学院载入史册的首个发明!"后来果真如他所言,《唐书》记载:李圣创立大唐科学院,研制出望远镜,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承担全部经费,奠定大唐腾飞之基......
带着望远镜满载而归的李二刚回太极宫,就急不可耐地召集群臣显摆:"长孙无忌、李靖,诸位爱卿!瞧瞧朕又得了什么好宝贝!"他将单筒望远镜举到眼前,群臣的面容顿时纤毫毕现。当镜头转向魏征时,那口黄板牙让李二直皱眉。
魏征闻言脸色更沉:"陛下,臣的牙口生来如此,这臭脾气更是改不了!还望陛下莫要玩物丧志。若只为显摆宝物,臣告退回府睡觉了!"他以为皇帝在暗讽自己犯颜直谏,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李二懒得与他纠缠,转手将望远镜递给李靖:"李爱卿试试!闭上一只眼看。"当大唐军神将眼睛凑近镜筒时,这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名将竟浑身一震:"陛下!此物竟能拉近远景!若用于战场,敌军动向将尽收眼底!"他紧攥望远镜不肯松手,连长孙无忌讨要都不给。
李二大笑道:"这是李沐那小子在科学院造的,名曰单筒望远镜。朕已决定全力支持他的科研事业!"
"此物名为望远镜,乃依据光线折射原理与琉璃特性所制,只须熟练匠人便可批量打造!"
李二毫不保留地向众人展示着望远镜的奥秘。
他眉宇间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欣喜,宛如目睹子嗣成就的老父亲般骄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